消化在线: 盐酸曲美他嗪对急性高原缺氧的预防研究
来源:
盐酸曲美他嗪对急性高原缺氧的预防研究
立题依据
急性高原病预防研究涉猎范围甚广,对多种措施,如给氧、体能训练、进驻方式以及各类药物等作了大量有益探讨,前几种措施都已见到一定成效,但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人们一直寄厚望于药物预防研究。
多年来,国内外对多种代谢物质和药物做过高原病预防作用研究,包括:1.维生素类: 维生素B1,B2, 尼克酸及其酰胺,维生素C,E,P;2.生物代谢制剂:细胞色素C、辅脱羧酶、ATP、DPN、小牛血滤液、肝素等;3.营养物质: 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胡萝卜素、铁、钴、钙、钾;4. 纠正缺氧代谢物质: 氯化铵、二氧化碳、美兰;5.药物: 高能合剂、苯妥英钠、可待因、普鲁卡因、氯丙嗪、吗啡、咖啡因、维他樟脑、氨茶碱、苯丙胺、乙醇、去氧麻黄素、地巴唑、硫脲、利氧灵、乙酰唑胺、硝苯吡啶等;6.我国传统药物: 党参、刺五加、红景天、异叶青兰、大戈达、复方党参、黄芪苓复方、强身冲剂I号、高原II 号、复方红景天、高原油菜蜂花粉、酸枣仁总皂甙、枸杞、沙棘等。以上多数报道在不同程度上能提高动物或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但至今尚无一科被多数高原病专家所公认或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高原病的预防。
正常情况下,心肌主要通过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氧化这两条途径产生能量。其中,心脏所需能量的60%~70%由游离脂肪酸氧化产生,葡萄糖氧化产能占30%~40%,而无氧糖酵解仅占1%~3%。当产生同样的ATP时,葡萄糖氧化较脂肪酸氧化节约10%~15%的氧,因此对缺血缺氧的心肌非常重要。曲美他嗪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脂肪酸β氧化的线粒体酶-长链3-酮酰辅酶A-硫解酶(3-KAT)抑制剂,可以部分抑制脂肪酸氧化,同时刺激葡萄糖氧化,有效地控制游离脂肪酸或葡萄糖氧化的供能平衡,利用缺血时有限氧产生更多ATP,有利于细胞内ATP浓度的维持。
据此,设想利用该药进行干预,以达到有效预防急性高原病的目的,这在理论上是合乎逻辑的,在实践上也是有着坚实基础的,因而为此开辟一块崭新的临床研究和应用领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值得去积极尝试。
综合上述,急性高原病是一种危害大、影响深广的地区性常见病,以低压缺氧为主要病因,发病机理虽未全弄清,但己认识了不少重要发病环节,药物预防研究方面已作了大量工作,但较零散,缺少高质量的系统研究,尚未找到一种公认有效的预防用药,正是本研究选题的源泉。这些问题大多已经过了多年探寻而未获满意结果,因而是需要今后加倍努力才可能攻克的国际性难题。一方面要靠基础实验研究去寻找切入点和发现新手段,另方面还要靠科学规范的临床研究去逐一回答和验证各种问题和发现,并不断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命题,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可能取得突破。近20年来,新兴的循证医学研究模式在心血管病防治领域取得非凡成就,为世人所公认和瞩目。本研究将采用同样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模式,评价盐酸曲美他嗪对急性高原病的预防作用。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纳入标准:
观察对象90例,为2013年体检合格的进藏新兵,来源于全国等地,健康男性,均为汉族,首次进入高原地区,既往无心肺病史,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研究内容: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盐酸曲美他嗪组(A组)30名、红景天组(B组)30名,安慰剂组(服用医用淀粉,C组)30名。于12月份由成都乘飞机进藏,到达海拔3860m的日喀则和平机场后立即观察血氧饱和度。并每天早上8时重复测量。
研究方案
采用设安慰剂的大规模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 , 评价溶栓胶囊对急性高原病的预防作用。研究对象为每年一度的进藏入伍新兵,按 2 × 2 阶乘设计随机分 4 组观察 , 指标为各型急性高原病的发病人数以及死亡人数 , 各组均采用“高原肺水肿/ 脑水肿 + 死亡”人数作为联合观察终点,用药期为 10 天 ( 进藏前三天开始 ), 随访观察 7天 , 其中对发病住院者随访至出院。用 X2 检验分析评估各组终点发生率的差异及相对危险度,检验水准为α=0.05, 研究把握度 (l-β) 设为 90%, 每组入组30名,共90名。考虑10%的失访率,估计总样本量需达100人左右。
试验采取随机分组,双盲。
A组:进藏前7天开始口服盐酸曲美他嗪(药品编号1),2粒/次, 3次/天,进藏后继续服用7天。
B组:进藏前7天开始口服红景天胶囊(药品编号2),2粒/次, 3次/天,进藏后继续服用7天。
C组:进藏前7天开始口服医用淀粉胶囊(药品编号3),2粒/次, 3次/天,进藏后继续服用7天。
三组于开始服药当天及进藏前一天、进藏后第1、3、5、7天测定SaO2,SaO2测定采用血氧饱和度自动监测仪无创检测。
统计学处理 使用stata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别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