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消化在线: 2012年IBD悬而未决的问题

消化在线: 2012年IBD悬而未决的问题

来源:

1JasonSwoger 

比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胃肠病学助理教授

在IBD治疗方面仍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UC和CD的术后治疗、遗传学和血清学在指导个体化医学方面的作用以及对新型治疗制剂的评价,等等。然而,对于患者而言和从临床医师的角度来说,上述问题都是比较常见的,并且是全国会议讨论的话题,因此我想强调其中一些领域以供思考。

首先,为什么一些患者对治疗失去反应?对此我们如何应对?抗TNF治疗的原初试失效见于大约20%~30%的患者,继发失效的发生率随着时间推移而升高。抗英夫利西单抗抗体肯定是失去反应的常见原因之一,几个作者(包括Afif等,AJG)建议使用基于存在抗英夫利西单抗抗体和英夫利西单抗血清谷水平的治疗流程。目前没有可用的AS商用测定法,因此抗阿达木抗体在患者失去反应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确定。许多患者通过单一疗法获得了成功,而使用联合疗法的患者失去了反应。关于生物疗法是否是治疗IBD的最佳方法、导致失去反应的其他可能机制以及将来如何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以优化反应仍有疑问。

       其次,接受免疫调节剂或生物治疗的患者是否需要继续持续用药? 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终止治疗,即使在长期缓解(<1年)的患者中也会导致转归较差。终止治疗后1年,多达40%的患者出现症状复发。法国Lemann等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超过60%的患者在停用AZA后5年出现临床复发。对于生物治疗,如上所述,停用1年时CD的临床复发率高达40%。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低Hgb和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然而,一项研究(Louis等,《胃肠病学》)显示88%的复发患者对英夫利西单抗再次治疗有反应。此时,尽管患者担心是否需要继续用药和副作用的问题,但数据并不支持停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或生物治疗,在临床缓解已>6个月的患者中依然如此。黏膜愈合是CD领域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并且已被用作临床试验的终点。然而我们不知道黏膜完全愈合是否为最佳转归所必须,或者黏膜部分愈合是否可接受。在可能处于临床缓解但内镜检查时有轻度黏膜炎症的患者中,这点尤其重要。黏膜愈合与住院率和手术率下降、生活质量改善以及UC相关的结直肠癌减少相关。然而,即使进行积极治疗,可能也无法在所有IBD患者中实现黏膜完全愈合。

  • 版权声明:
  •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学顾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学顾问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学顾问”。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