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在线: 炎症性肠病中的贫血被忽视的问题
来源:
背景:贫血是炎症性肠病(IBD)中普遍的并发症。根据其复杂的多因子发病机制,被分为结合缺铁的原型贫血(IDA)和慢性疾病贫血(ACD),除此之外,代谢紊乱、维生素不足和常用于IBD治疗的各种药物都会加重IBD患者的贫血症状。因此研究在这些患者上的贫血需要一个特定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贫血对疾病具有明显影响,对IBD患者来说,它代表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既降低生活质量又增加住院,同时也是死亡最常见的伴随条件。虽然调整IBD患者的贫血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管理质量,但消化科专家通常很少优先考虑对贫血进行针对性诊断和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管理也经常被忽视。最近一项研究表明,被诊断IDA患者中54.3%得不到补铁剂,对于确定患有贫血的IBD病人,只有1/3进行了进一步诊断。
IBD中的贫血很复杂,诸多因子参与其发展。其中缺铁是最常见的诱因,维生素B12和叶酸不足,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溶血、药物疗法和骨髓抑制,也被视为患病潜在的病因。据流行病学报告,缺铁是炎症性肠病贫血最常见的原因,能高达90%。由于低膳食摄入量、肠道粘膜溃烂而失血(特别是在UC患者)和铁吸收的减少(特别是在上胃肠道CD),缺铁可能与“绝对性缺铁”有关,其病理学机制为由激活的免疫系统在不同级别的红细胞生成负面影响所致。IBD患者其他性质的贫血也不同程度的参与和影响其发病机制。因此,为有效管理IBD中的贫血,这些致病因子需要识别和纠正。
结果:由于诊断IBD贫血常具有难度,一般采用若干指标和生化参数的综合评价。为了区分缺铁性贫血、慢性病缺铁还是IBD患者的混合型贫血,最近的研究强调确定铁蛋白指数和铁调素水平的重要性。在IBD患者铁缺乏的治疗中,新引入的静脉给药铁配方优于口服给药。在特殊情况,可以考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补充制剂和生物治疗。
结论:贫血是一种能增加疾病发病率、常见的炎症性肠病的并发症。部分胃肠病学家需要在提高这些患者贫血的特殊诊断和管理加强意识。新一代Ⅳ铁化合物是目前有效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缺铁的制剂。贫血的管理是IBD患者治疗中一个复杂的方面,其中之一为能显著影响疾病的预后。因此,应考虑调整贫血作为IBD患者管理中特定的、一线治疗目标。需要进一步研究建立标准化治疗,减少贫血的发展和复发以及改善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症状。


Ref: Guagnozzi D, Lucendo AJ. Anemia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 neglected issue with relevant effect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20(13): 3542-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