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在线: 炎症性肠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来源:
此回顾旨在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意外、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和相关风险因素以及病死率的现有证据作出更新,并进一步对其预后和预防因素作出评估。
炎症性肠病(IBD)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之间的相关性已经非常明朗,但是,文献中少有解读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发生动脉血栓栓塞(ATE)的风险的。在本篇综述中,动脉血栓栓塞(ATE)将被简单理解为缺血性心脏病(IHD)、脑血管疾病(CVD)和肠系膜缺血。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中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它是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在世界范围主要的死亡原因。多种炎症介质如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进一步的上游炎症标志物例如肿瘤坏死因子-α,IL-6和18,以及CD40配体参与了包括IBD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发病机制。更进一步的是,不止一项研究显示IBD患者比非IBD的个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这是一个缺血性心脏病的替代标记物,预示着早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风险。
在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IBD患者(尤其是发作期间)发生CVD的风险似乎增加了,这一结论已经被最近的一些文献所证实。
静脉血栓栓塞症和炎症性肠病(IBD)之间的联系已经非常明朗,其可能引起显著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虽然IBD住院患者被推荐进行抗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治疗,但是调查显示目前这些建议并未被付诸实践,这一问题应获得更多的关注。
Ref:World J Gastrointest Pathophysiol. 2014 Aug 15;5(3):3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