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消化在线: IBD的肝胆表现:消化道,药物和肝脏

消化在线: IBD的肝胆表现:消化道,药物和肝脏

来源:

摘要:这篇综述归纳了IBD患者中出现的常见和不常见的肝、胆道疾病,简述了IBD免疫制剂、氨基水杨酸和生物制剂疗法涉及到的肝胆损伤。值得注意的是:与氨基水杨酸有关的肝脏生化检测中的异常情况很难见到且通常在临床上不相关。综述指出,应该在治疗第一月的期间,检测肝脏生化指标,在IBD患者中进行乙型肝炎筛查和疫苗接种。对IBD的诊断和管理应该有肝病学专家和胃肠病专家的携手努力和参与。

      多达30%的IBD患者表现出异常的肝脏生化检测结果,因此此检测成为一个诊断挑战。对于克罗恩病和UC来说,肝胆道疾病是很常见的肠道外表现,和肠道活动没有典型的联系。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IBD最常见的肝胆表现,在UC中更加广泛。大约5%UC患者逐步患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病率达到90%。胆管癌和结肠癌风险在这些患者中也增加了。不太常见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免疫球蛋白G4相关的胆管病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淀粉样变性、肉芽肿性肝炎、胆石病、门静脉血栓、肝脓肿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免疫抑制疗法中的乙型肝炎再激活是一个关注的重点,推荐在血清反应阴性的IBD患者进行筛查和疫苗接种。对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的患者,在免疫抑制疗法末期之后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6到12mo进行再激活预防是强制性的,不受病毒载量的约束。HBsAg阴性和抗HBc阳性的患者,不管是有anti-HBs还是没有anti-HBs,都应该被密切监视。在疗法末期后12 mo之内,测量谷丙转氨酶和乙型肝炎病毒DNA。若病毒载量增加,应该予以治疗。另一方面,免疫抑制疗法似乎没有促进丙型肝炎的再激活,并且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也没有影响IBD自然病程。尽管严重的不良事件概率很低,用于IBD治疗的大部分药物都可以诱导肝损伤。
     与氨基水杨酸有关的肝脏生化检测中的异常情况很难见到且通常在临床上不相关。14%的IBD患者出现甲氨蝶呤有关的肝脏损伤,呈现剂量依赖性。常规上不推荐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生物制剂相关的肝脏损伤很稀少,但是在英夫利昔治疗的患者身上出现最频繁。巯嘌呤类药物和静脉阻塞症、肝脏再生性增生、肝紫癜病有关系。推荐例行的肝脏生化检测,特别是在治疗第一月的期间。
对临床或生化特征提示有肝胆参与的IBD患者,应该考虑这些所有的状况。由于其复杂性,诊断和管理这些疾病通常涉及到肝病学专家和胃肠病专家。
      肝胆疾病是IBD很常见的肠道外表现,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其中最常见的疾病。异常的30%的IBD患者肝脏生化检测显示异常,并且很难明确诊断。应该排查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因为大多数IBD治疗都和肝损伤有关,尽管严重不良事件的概率很低。
      推荐在IBD患者中进行乙型肝炎筛查和疫苗接种。对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的患者,在免疫抑制疗法末期之后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6到12mo进行再激活预防是强制性的,不受病毒载量的约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呈阴性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呈阳性的患者,不管是有anti-HBs还是没有anti-HBs,都应该密切监视;若病毒载量增加,应该治疗。诊断复杂性常常需要肝病学专家和胃肠病专家的携手参与和努力

                

 Ref: Rojas-Feria M1, Castro M, Suárez E, et al. Hepatobiliary manifestation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he gut, the drugs and the liver.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3 Nov 14;19(42):7327-40.

  • 版权声明:
  •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学顾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学顾问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学顾问”。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