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消化在线: 硫鸟嘌呤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消化在线: 硫鸟嘌呤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来源:

原文:Thioguanin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解读:硫鸟嘌呤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Ref: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 2017, Vol. 5(4) 563570

 嘌呤(TG)是炎症性肠病(IBD)的有效药物,但由于其毒性,特别是肝脏的结节性再生增生(NRH),其使用受到限制。为研究TG治疗IBD的可行性,Ward等人对2001-2013年在其中心进行TG治疗的IBD患者的进行了回顾性单中心研究。

  硫唑嘌呤(AZA)和6-巯基嘌呤(6-MP)IBD的重要的一线免疫调节剂,然而,部分患者由于不能耐受此类药物的治疗而需改用二线药物,如甲氨蝶呤(MTX)等。人体摄入AZA后,体内转化为MP,然后经由嘌呤补救途径进行代谢,产生药理学活性的TGN,同时,通过硫代嘌呤-S-甲基转移酶(TPMT)还原为硫酸(通过黄嘌呤氧化酶)和甲基化甲基 - 巯基嘌呤(MMP)的竞争性代谢决定了TGN的最终水平。而硫鸟嘌呤(TG)是核碱基鸟嘌呤的嘌呤类似物,是较不常用的非常规硫嘌呤。它通过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直接转化为TGN,避免了常规硫嘌呤途径中涉及的众多中间体代谢物,从而规避了常规硫嘌呤所遇到的大多数不利影响,但由于可能产生的NRH而遭到了忽视。本次研究对TG的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研究。

  2001-2013TG治疗的符合条件的54IBD患者的回顾性单中心研究。应答定义为临床缓解(Harvey-Bradshaw指数<5,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的简单临床结肠炎活动指数<4),不伴皮质类固醇资料;或伴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治疗,治疗剂量无升高。我们记录了TG失败,戒断和不良事件。用生化检验,肝脏活检和/或磁共振成像(MRI)监测患者。

接受TG(平均剂量:27mg / d(范围:20-40mg / d))的54名患者(47CD7 UC)作为单一疗法(n ?= 36)或伴随抗TNFn ?= 18)时间为中间四分位数范围165-37)个月,(126人年)。32例(59%)患者6个月时出现TG应答,12个月时有23例(43%)。在19例先前硫嘌呤诱导的胰腺炎患者中,胰腺炎并未复发。16名(30%)患者由于不耐受或副作用停止用药(4例严重)没有观察到NRH6-TGN浓度与疗效和毒性无关。

  612个月的59.3%和42.6%的患者中观察到TG的临床反应,中位数为16个月。这与常规硫嘌呤所见的反应率相比是有利的,而且先前都至少有一种免疫调节剂失败。在这个难治性队列中,50%的患者持续TG持续了19个月是。大多数患者常规免疫抑制的不良事件并没有复发。纳入时,77.8%的AZA不耐受,但由于不良事件或生化异常,只有29.6%停止了TG,表明TG的耐受性得到改善。

  126名患者年随访中,四名患者发生严重事件。一例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综合征,TG治疗停止后恢复。两个发展为恶性肿瘤:一例胃癌和一例乳腺癌。TG历来被用作乳腺癌的治疗方法,而恶性肿瘤的原因较多, 因此,是否与硫嘌呤有关仍然存在争议。除了认可的淋巴瘤和非黑素瘤皮肤癌的风险之外,硫嘌呤可能与实体器官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有关。此研究中,未发现淋巴瘤与黑色素瘤皮肤癌,但样本量小,下结论的证据尚不足。

  与早期的TG研究相比,我们在长期随访后未观察到NRH。早期的研究关于TGNRH的关注可能被高估,因为没有研究在TG之前进行了基线MRI或肝活检。在报道NRH频率最高的研究中,大多数患者在TG之前具有明显的常规硫嘌呤暴露,改用TG后,TGN显着高于未见NRH的其他患者。这意味着NRH和更高的TG剂量之间的关系(> 40毫克/天)。而且TGNs <1200 pmol / 8×10 8 RBC的患者未发现 NRH。此研究队列历时最长,迄今为止,33.3%的患者中位暴露时间为32个月,20>35个月,均无NRHNRH部分可能与剂量和升高的TGN有关因此,TGN检测和监测NRH是使用TG时的关键问题。我们推荐剂量≤40毫克/天,剂量调整基于TGN水平。

  总之,我们报告了在常规免疫调节剂耐药或不耐受的IBD患者队列中的长期经验。TG的功效和副作用与常规免疫调节剂相当,其安全性数据令人放心。虽然TG与常规硫嘌呤药物的头对头研究更有助于确定TGIBD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不太可能进行,但TG仍然是IBD患者传统免疫调节剂治疗失败后的可接受的替代方案。

 


网站声明:本网站刊载内容为内部交流使用,刊载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且不做为任何治疗依据和参考。因刊载内容影响读者相关利益本网站及作者均不负责。 注明来源本网站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网站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本网所有 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因作者导致的版权侵权由作者 承担全部责任。所有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医学顾问网所有。特此声明!

  • 版权声明:
  •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学顾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学顾问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学顾问”。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