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消化在线: IBD药物治疗及其严重感染的风险:一项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

消化在线: IBD药物治疗及其严重感染的风险:一项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

来源:

原文:IBD pharmacotherapy and the risk of serious infe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解读:IBD药物治疗及其严重感染的风险:一项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

Ref: BMC Gastroenterol. 2017 Apr 14;17(1):52. 

由于目前业界对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各种内科药物是否会增加IBD患者严重的感染风险尚存在较大争议,Wheat及其团队就此问题展开网络荟萃分析。39项从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ProQuest DissertationsTheses数据中收集的相关研究被纳入荟萃分析中。经统计分析后提示:不同治疗IBD的内科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与生物制剂)以及联合治疗方案(免疫抑制剂与生物制剂)均不会引起患者严重感染风险增加。在研究中还提示各类新型生物制剂,例如维多珠单抗亦不会引起严重感染风险增加。该研究设计较为严谨、统计科学,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价值。

IBD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可能现机会感染风险增加的情况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2017年欧洲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组织(European Crohn’s and Colitis OrganisationECCO)在更新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中新增了IBD与机会感染这部分内容,就IBD与各类机会感染做出详细临床指导。而我国也在20174月正式发布炎症性肠病合并机会性感染专家共识意见。机会感染被定义为机体进行性地受到病原体的感染,而这些病原体在正常免疫情况下致病性较低;但在特殊情况下机会感染可以进展为严重感染从而造成不良预后。就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结果来看,IBD的内科治疗药物究竟是否会增加机会感染甚至是严重感染的风险仍存在争议。该荟萃分析针对成年IBD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任何内科治疗方案均不会增加严重感染风险,虽然该研究设计较为严谨,但仍存在下缺陷:1.该研究仅纳入了随机对照研究而忽略了非随机研究,这可能导致统计结果出现偏倚;2.部分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本身并不能完全反应出严重感染的不良预后;3.这些随机对照研究的随访时间并不一致,这可能导致对严重感染的判断出现偏倚;4.部分新型生物制剂的临床研究尚未被纳入荟萃分析,这可能会影响统计结果。此外,尽管对总体患者而言内科治疗并不会增加严重感染的风险,但针对特定的高危患者,如老年患者、一般情况较差者或者合并症较多者,内科治疗是否会导致严重感染的风险增加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机会感染并非空穴来风,它可能随着强烈地抗炎治疗后接踵而至。因此,当临床医师开始逐渐追求较高要求的治疗目标如粘膜愈合或组织学愈合时,患者机会感染风险甚至严重感染的风险也逐步上升。如何权衡高要求的治疗目标和机会感染风险之间的利弊,是IBD亚专科医师需要深思的问题。对年轻而营养情况尚可的患者,我们可积极给予强烈的抗炎治疗方案;而对于高龄、营养情况较差、合并症较多的患者我们需要兼顾机会感染和严重感染问题。



网站声明:本网站刊载内容为内部交流使用,刊载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且不做为任何治疗依据和参考。因刊载内容影响读者相关利益本网站及作者均不负责。 注明来源本网站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网站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本网所有 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因作者导致的版权侵权由作者 承担全部责任。所有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医学顾问网所有。特此声明!

  • 版权声明:
  •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学顾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学顾问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学顾问”。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