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消化在线: CD临床进程的新型预测模型发展:来自于CONNECT研究的结果

消化在线: CD临床进程的新型预测模型发展:来自于CONNECT研究的结果

来源:

原文:Development of a Novel predictive Model for the Clinical Course of Crohn’s DiseaseResults from the CONNECT Study

解读:CD临床进程的新型预测模型发展:来自于CONNECT研究的结果

Ref: Inflamm Bowel Dis. 2017 Apr 13. doi: 10.1097/MIB.0000000000001106.

韩国学者新近在《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的基于统计预测模型对影响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的临床研究。这是一项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该研究共纳入29个医疗中心的1271CD患者,在平均随访时间为7.1年的基础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其中361例(28.4%)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由此进一步建立预测统计模型,经统计分析后提示:CD患者发病年龄小于24岁、空肠累及、穿透型或狭窄型疾病行为、以及具有肛周病变因素在病程中手术风险较高。这项模型建立的意义在于能根据CD患者的临床表现预测不良预后风险,从而尽早予以积极药物干预以期改善自然病程。该研究设计严谨、统计方法科学;且具有较好的临床提示价值。

在既往西方不同的临床研究中得出许多影响CD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发病年龄较轻、吸烟、肛瘘、病变范围较广等。危险因素确立的临床意义在于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高危患者,并及早给予积极与联合的抗炎治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自然病程,维持患者肠道功能,减少住院率和手术率。关于CD的治疗策略究竟该采取上台阶式(Step-up)方案还是下台阶式(Top-down)方案,一直是临床存在争议的话题。上台阶式方案往往选择病情较重而传统治疗疗效欠佳的患者使用生物制剂,其优势在于比较节省医疗费用。而下台阶式方案是指对CD患者早期采取生物制剂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优势在于能在病程早期积极有效控制疾病活动度,促进粘膜愈合,从而改善疾病自然史,而缺点在于医疗费用较高,且长期联合治疗方案可能具有机会感染增加、淋巴瘤发生率增加的安全性问题。权衡两种策略的利弊后,目前认为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CD患者运用下台阶式的治疗方案能使患者获益更多。我国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推荐方案(2011年)中也明确指出具有疾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的患者,如有条件可考虑早期生物制剂治疗。

由于IBD发病存在东西方之间的差异性,在东方关于CD患者的高危因素研究鲜少;这项韩国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可能对亚洲各国均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我国IBD学组也在近年来逐步开展全国范围内的CD登记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呈现中国的相关研究结果。

 

               

网站声明:本网站刊载内容为内部交流使用,刊载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且不做为任何治疗依据和参考。因刊载内容影响读者相关利益本网站及作者均不负责。 注明来源本网站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网站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本网所有 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因作者导致的版权侵权由作者 承担全部责任。所有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医学顾问网所有。特此声明!

  • 版权声明:
  •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学顾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学顾问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学顾问”。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