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消化在线: 心理治疗对炎症性肠病的疾病活动性、心理合并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一项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消化在线: 心理治疗对炎症性肠病的疾病活动性、心理合并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一项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来源:

原文:Effect of psychological therapy on disease activity, psychological comorbid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解读:心理治疗对炎症性肠病的疾病活动性、心理合并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一项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Ref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7 Mar;2(3):189-199.

随着近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对这一群体的生存质量和影响因素的关注及研究尤显重要。精神心理因素在IBD中的作用尚有争议,多数研究者认为IBD症状的出现和加重可能与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但精神心理因素也可以是本病反复发作的继发表现。一方面,IBD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的疾病对患者的生理、情感、功能状态、社会能力及人生观等方面均发生影响。而心理合并症(如焦虑、抑郁、躯体化障碍)不仅在疾病活动期,甚至在疾病的缓解期均伴随着IBD患者。另一方面,近年来有证据显示心理失健康可能对炎症性肠病的进展起到负面作用。有随机对照研究以及系统性荟萃分析显示,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或催眠治疗等心理疗法在治疗如肠易激综合症等胃肠疾病患者上起到作用。而就IBD患者而言,心理疗法可能对疾病活动、情绪和生活质量是否有益,目前也有一些研究,但数据有限、未作深入讨论。因此,该文章针对心理治疗对IBD的疾病活动,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这一问题作了系统的回顾和荟萃分析研究。

该研究通过对数据查找,时间跨度从1947年到2016922日,纳入了1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196例患者用于总结分析。研究对稳定期IBD患者的疾病复发和活动期IBD的疾病缓解分开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心理疗法对稳定期IBD的疾病复发没有影响,相对危险度为(0.98 95% CI 0.77–1.24p=0.87 6个试验, 518例患者)。然而心理治疗对处于疾病稳定期患者在心理治疗结束时的抑郁评分(标准化均属差异–0.17)和生活质量(RR=0.30 95% CI 0.07–0.52)有显著改善,但在最后随访中这些有利的效应消失了。对治疗方法的分层分析显示,仅认知行为治疗有作用。当我们评估个体心理疗法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时,仅认知行为疗法有显著效益。对于IBD活动期患者的研究,仅有一篇关于抑郁指数、焦虑评价,2篇有生活质量数据,且结果显示心理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于此可见,作者认为心理疗法,尤其是行为认知疗法,可能对IBD患者的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有短期的疗效。针对这些合并心理疾病的干预措施的随机对照研究是必需的。

该研究的总体结果提示,似乎心理治疗对IBD的作用并不大。然而我们还需注意到荟萃分析的这些研究是针对所有IBD患者。心理治疗可能会对特定IBD患者群如伴有精神紧张、长期乏力的患者等,起到最大程度的获益。因此该研究也为我们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网站声明:本网站刊载内容为内部交流使用,刊载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且不做为任何治疗依据和参考。因刊载内容影响读者相关利益本网站及作者均不负责。 注明来源本网站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网站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本网所有 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因作者导致的版权侵权由作者 承担全部责任。所有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医学顾问网所有。特此声明!

  • 版权声明:
  •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学顾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学顾问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学顾问”。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