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在线: IBD免疫系统和口腔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来源: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mune
system and oral manifestation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review.
Cent Eur J
Immunol. 2016;41(3):302-31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复发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除了胃肠道症状,IBD可伴有各种肠外表现包括口面部症状。目前认为IBD由环境、免疫、微生物、遗传等多种因素所致,其中免疫因素异常被认为是发病的基本环节。本综述在总结IBD患者免疫反应特点和IBD相关口面部表现后,探讨了免疫因素和IBD口面部表现的关系,同时对病变的处理提出建议。
IBD的免疫学背景
Th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形成了调节炎症反应的网络,在IB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根据CD4+辅助T细胞(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类型,CD4+ Th细胞可分为Th-1 (IFN-γ?和TNF-α?),Th-2 (IL-4, IL-5 和 IL-13), Th-17 (IL-6, IL-17和 IL-22) 和Tregs (IL-10 和 TGF-β)。最早认为CD是以Th1免疫反应介导的炎症反应而UC是一种Th2型炎症疾病。本文总结了多种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的表达水平,对以上模型进行了修正。作者认为Th1和Th17免疫反应介导的炎症反应在CD中起着主要作用。除此之外,Th1和Th17免疫反应也对重症UC和疾病的发展(例如出现肠外并发症与合并症)有重要影响。
IBD相关口面部症状
60%的CD患者口腔表现早于胃肠道症状,因此识别这些表现有助于做出早期诊断。目前发现的CD特征性的口内病损表现有口腔肉芽肿病,口腔黏膜卵石征,黏膜附属物,线状深溃疡。而增殖性脓性口腔炎在UC患者中更常见,可以反应疾病的活动性。非特异性口腔表现往往是营养不良,吸收不良和药物副作用所导致的。
IBD相关口面部表现的机制
口腔病变
活动期IBD患者的口腔表现可能是包括口腔粘膜在内的整个胃肠道粘膜的异常免疫反应所致。研究发现活动期患者的口腔部位的促炎因子与正常组有差异。表现为特异性口腔病变的活动期CD患者唾液腺中的炎症因子IL-6, IL-1和 TNF-α表达水平升高。同时,活动期CD患者唾液腺的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因此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相关参数或可作为反应CD活动性的指标,预示着他们作为IBD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前景。
牙周疾病
IBD肠道异常免疫反应机制与牙周疾病的慢性炎症反应相似。牙周组织破坏也与多种促炎因子的激活和异常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慢性牙周炎患者中,IBD患者龈沟液的抗炎和抗凋亡因子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还发现IBD患者的龈沟液中致牙周病细菌数量增加。目前还不清楚究竟IBD患者的牙周疾病是IBD本身症状的一部分还是由其他IBD口腔病损所致的继发改变。
龋齿
IBD患者常有营养不良症状,糖类摄取增加的饮食习惯和较差的口腔卫生。研究还发现他们唾液腺分泌减少,致龋齿细菌数量增加。这些都是导致龋齿的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致龋齿细菌和致牙周病菌与IBD本身肠道症状相关。
牙科操作与IBD
简单牙科操作后伴随的菌血症可能导致IBD患者临床症状加重。这或许是由菌血症激活IFN-γ介导的肠道炎症所致。另外,IBD患者早期种植牙失败风险较高。因为IBD患者常因吸收不良,低钙,低维生素D水平造成全身骨量减少乃至骨质疏松。而骨形成受损将影响种植牙中骨结合的过程。
IBD口腔病变的牙科诊疗
目前尚无关于IBD口腔病变的牙科护理指南。对于牙科医生而言,如果存在特异性IBD口腔表现,牙医应当警惕患者是否患有IBD。鉴于牙科操作将导致菌血症从而加重肠道症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或有裨益。在涉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或全身激素使用问题时,牙科医生应当咨询消化科医生的意见以便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消化科医生应当注意口腔健康受损的IBD患者需定期牙科随访,评估牙周情况。同时向患者强调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以改善IBD患者口腔健康水平。局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控制活动期IBD患者的粘膜病变,但应注意药物使用的时间,因为长期使用会导致粘膜萎缩。
总结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口腔表现常先于IBD患者的肠道表现,因此熟悉IBD的口腔表现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除了口腔黏膜表现,IBD患者还与其他口面部症状相关,如龋齿,牙周疾病等。这些表现病理机制与IBD的免疫异常相关,但又有差异。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阐明二者的关系。IBD患者的口腔治疗需根据疾病活动性和用药调整,因此消化科医生与牙医的合作是必要的。
网站声明:本网站刊载内容为内部交流使用,刊载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且不做为任何治疗依据和参考。因刊载内容影响读者相关利益本网站及作者均不负责。 注明来源本网站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网站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本网所有 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因作者导致的版权侵权由作者 承担全部责任。所有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医学顾问网所有。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