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在线: 台湾地区炎症性肠病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和肠外临床表现:一项大规模人群研究
来源:
原文: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and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Taiwa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Ref:J Chin Med Assoc. 2016
Nov 9. pii: S1726-4901(16)30189-7.
解读:台湾地区炎症性肠病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和肠外临床表现:一项大规模人群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主要有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大类型。IBD的胃肠道(GI)症状表现多样,包括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肠瘘、腹腔脓肿和肛周病变(PD)等。此外,IBD还有多种肠外临床表现(EIMs),主要累及肌肉骨骼、皮肤、肝胆和视觉系统。过去20年里,IBD在台湾地区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自1998年至2010年间,台湾每年每105居民中新增UC患者0.58-1.07人、CD患者0.17-0.27人。然而,目前在台湾人们对于IBD的胃肠道症状和相关肠外表现的认识尚有限。本项研究针对1998-2011年间台湾地区诊断为IBD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以评估台湾地区IBD现状并旨在明确IBD胃肠道并发症及肠外临床表现与疾病类型、发病年龄和性别的关系。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台湾地区全民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NHIRD)的检索,纳入199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的IBD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以行回顾性分析。IBD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综合评判,诊断符合第九版国际疾病分类(ICD-9)为CD和UC的病例均纳入本项研究。所有病例的胃肠道并发症和肠外表现均与相关ICD-9代码对应。
研究结果:
本项研究共纳入台湾地区3153名IBD患者,其中CD患者 611名,UC患者2542名。男性CD和UC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CD和UC平均年发病率分别为0.19/105人口和0.8/105人口。自1998年至2011年,CD发病率从0.13/105人口逐渐增长至0.33/105人口,UC则从0.51/105人口增长至0.84/105人口,其在2010年达到最高峰1.10/105人口。
所有IBD患者中,22.2%至少患有一种胃肠道并发症,其在CD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UC(33.6% vs 19.4%,p<0.001)。14年随访结果表明,UC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稳定增长,而在CD中于随访的第9年达到顶峰,之后则处于平台期。肠道损害包括脓肿、瘘管及穿孔等更常见于CD患者。然而研究发现CD发病年龄与疾病表现有关。CD患儿(16岁以下)相比于另外两组不同年龄组,罹患肠道损害的风险更高(16岁以下,17.2%;17-40岁,13.8%;40岁以上,8.2%;p=0.04)。
相比于UC,肛周病变如肛裂、肛瘘和肛周脓肿在CD患者中更为常见。肛瘘的发生率在CD和男性患者中显著升高(分别为7.1%和3.9%;p=0.008)。而UC和男性患者罹患结肠良性肿瘤的风险更高(分别为7.0%和4.1%;p=0.039)。共有11名IBD患者(1名CD和10名UC)诊断有结直肠癌(CRC),以男性患者为主(9名男性和2名女性)。IBD中CRC总发生率为0.35%,在CD和UC中的发生率分别为0.16%和0.39%。CRC在UC和CD中的平均诊断年龄分别为51.3岁和66.7岁。
本研究人群中,11.9%的IBD患者具有肠外临床表现。CD和UC组中外周关节炎均最为常见。总的来说,肠外表现在CD和女性患者中发生率更高(CD vs UC,14.9% vs 11.2%,p=0.011;女性vs男性,14.6% vs 10.2%,p<0.001)。随访14年后,CD和UC患者肠外表现发生率分别由2.3%、2.8%上升至25.9%、26.6%,且外周关节炎的发生率在整个随访期内稳定增长。CD和UC中关节损害的发生率相似,且两组中外周关节炎在女性中发生率均高于男性(CD:10.5% vs 3.9%,p=0.002;UC:7.9% vs 5.0%,p=0.003)。UC组中,0.4%患者患有坏疽性脓皮病,且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0.8% vs 0.2%,p=0.034),而在CD组中未见相关病例。相反,结节性红斑则更常见于CD患者。2.1%CD患者和0.8%UC患者诊断有胆管炎,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同样CD中胰腺炎的发生率也高于UC。
讨论与总结:
本项研究是台湾地区首次针对IBD患者临床特征所作的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地区IBD发病率自1998年至2011年增长了将近两倍;相比于UC,CD病况更为复杂,胃肠道并发症和肠外临床表现发生率更高;IBD发病年龄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CD患者发病年龄越小则罹患复杂性肠道损害的风险越高。此外,研究者将上述分析结果结合西方国家相关数据加以对比,即台湾地区IBD患者肠道并发症、肛周病变和主要肠外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均低于西方国家,使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对该地区IBD临床特征有了较为详实、全面的了解。
网站声明:本网站刊载内容为内部交流使用,刊载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且不做为任何治疗依据和参考。因刊载内容影响读者相关利益本网站及作者均不负责。 注明来源本网站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网站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本网所有 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因作者导致的版权侵权由作者 承担全部责任。所有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医学顾问网所有。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