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消化在线: UC合并单侧下肢皮肤损伤及关节肿胀

消化在线: UC合并单侧下肢皮肤损伤及关节肿胀

来源:



病史摘要

   张xx,男,38岁,主因腹泻1年余,粘液血便伴本节肿胀10月入院。2014年6月,开始出现左下肢膝关节肿胀,进而出现左踝关节外侧皮肤损伤,同时大便5-6次/日,可见黏液脓血。在深圳当地多家医院就诊,行结肠镜检查考虑“溃疡性结肠炎?”,给予美沙拉嗪颗粒 1g 口服 3次/日,及皮损换药等处理,大便3-4次/日,但皮损未见明显愈合。2014年9月,左下肢关节肿胀、疼痛加重,影响行走,遂来我院就诊。复查肠镜:溃疡性结肠炎(广泛结肠型,活动期,中度),关节X线、囊液检测、RF检测未见明显异常,骨科、免疫科、皮肤科排除特发性病变,考虑溃疡性结肠炎肠外表现,给予激素治疗后大便次数、血便减少,左下肢皮损基本愈合,左下肢关节肿胀明显减轻,可脱拐行走。建议口服激素逐渐减量+美沙拉嗪颗粒1g 口服4次/日 出院治疗。出院随访2月,患者未再出现皮损,关节肿胀基本消失,大便潜血呈阴性。目前进一步随访中。

病例:

   张xx,男,38,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长期于深圳打工。

   主诉:腹泻1年余,粘液血便伴本节肿胀10月。

   2014年3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3-4次/日,未予以关注。

   2014年6月,开始出现左下肢膝关节肿胀,进而出现左踝关节外侧皮肤损伤,同时大便5-6次/日,可见黏液脓血。在深圳当地多家医院就诊,行结肠镜检查考虑“溃疡性结肠炎?”(结果未见),给予美沙拉嗪颗粒 1g 口服 3次/日,及皮损换药等处理,大便3-4次/日,但皮损未见明显愈合。

   2014年9月,左下肢关节肿胀、疼痛加重,影响行走,遂来我院就诊。

   既往无疾病史。家族无类似病史。

   入院时查体:体温37.0℃,脉搏79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5/84mmHg。生命体征平稳。脐周轻压痛,无明显反跳痛,无肌紧张。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拄拐行走,左下肢膝关节明显肿胀(图1),左下肢踝关节外侧可见一大小约5x5cm皮肤损伤(图2),周围充血。

 图1左膝关节肿胀


2 左下肢踝关节外侧皮肤溃疡

左下肢踝关节外侧可见一大小约5x5cm皮肤损伤,周围充血。外院给予治疗及换药等治疗后未见明显愈合。

患者的病史特点是什么?

   患者的病史特点如下:

   1)青年男性;

   2)既往身体健康;

   3)腹泻、粘液血便6月余,加重伴左下肢膝关节肿胀,进而出现左踝关节外侧皮肤损伤就诊;

   4)外院经结肠镜等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给予美沙拉嗪颗粒 1g 口服 3次/日,大便次数有所减少,但左下肢关节肿胀、疼痛加重,影响行走,左踝关节外侧皮肤损伤给予换药等治疗后未见明显缓解;

   5) 查体见膝关节肿痛、左踝关节皮肤破溃。

根据患者目前病情,应该考虑哪些疾病?

   根据患者目前的病情,肠道病变主要考虑溃疡性结肠炎,需要鉴别其他引起黏液血便的肠道病变,如感染性病变、缺血性肠病等,但因此患者相对年轻,无明显感染病史、无心血管病变病史,可进行进一步检测鉴别。患者的关节、皮肤表现可能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但是需要与骨关节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他关节皮肤病变鉴别诊断[1]。

患者既往的诊断规范吗?

   患者既往的诊断缺乏规范,肠镜结果未见,未明确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包括皮肤、骨病变是否为肠外病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患者既往的治疗规范吗?

   患者考虑溃疡性结肠炎,但病变范围、病变程度结果不详,给予美沙拉嗪颗粒 1g 口服 3次/日,大便次数有所减少,但左下肢关节肿胀、疼痛加重,影响行走,左踝关节外侧皮肤损伤给予换药等治疗后未见明显缓解,治疗欠规范,足量美沙拉嗪治疗建议 1g口服 4次/日[2]。

根据患者目前的病情,应该考虑哪些疾病?

   根据患者目前的病情,肠道病变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但皮肤损害及骨关节病变,需进一步排除类分湿性关节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坏疽性脓皮病等疾病[3]。

根据目前的资料,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成立吗?

   根据患者目前的资料,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疑似,但患者外院肠镜结果未视,且未行病理活检,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需要症状+内镜+活检,活检病例诊断是金标准,此患者需要肠镜及活检的结果,明确诊断[1]。

患者目前的关节病变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吗?

   患者目前的关节病变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但需进一步进行骨关节、关节腔液、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排除其他骨关节病变 [4]。

根据目前的资料,患者应就诊于什么科室?

   患者自觉腹泻有所减轻,外院肠镜检查考虑“溃疡性结肠炎”后,给予美沙拉嗪颗粒 1g 口服 3次/日,大便次数减少,但左下肢关节肿胀、疼痛加重,影响行走,左踝关节外侧皮肤损伤给予换药等治疗后未见明显缓解,患者门诊就诊于骨科。

为明确诊断,首先应行哪些检查?

   患者于门诊首先进行血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胸腹部立位X线及左膝关节X线检查。

   结果如下:

膝关节X线:骨关节未见明显异常(图3)。

胸腹部X线: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可见少量积气,未见明显气液平。

3. 左下肢膝关节骨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是否需要继续骨科治疗?

   患者骨科门诊检查,血常规轻度贫血,血小板略高于正常,大便可见白细胞、红细胞,潜血阳性,左膝关节骨关节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转至消化内科进一步治疗。

   消化内科门诊以“溃疡性结肠炎伴肠外表现疑似”收入院。

为明确诊断,消化内科首先需要完善的检查有哪些?

   应尽快完成的检查内容如下:

   1)全消化道内镜检查,包括染色+放大+活检,必要时超声内镜检查。

   2) 血常规。

   3) 血生化。

   4) 炎症指标:血沉、CRP、钙卫蛋白。

   5) 病原学检查:大便培养、肠道菌群分析、病毒系列。

   6) 影像学检查。

患者入院后的相关检查结果如何?

患者入院后的相关检查结果如下:


上消化道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血沉、CRP略升高,大便培养、病毒系列、 艰难梭菌感染、上消化道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结肠镜:回肠末端粘膜未见明显异常,全结肠可见粘膜广泛水肿,散在糜烂及溃疡形成,覆薄苔,触之易出血。局部假性息肉形成。管腔无明显狭窄。未见活动出血,活检质脆。结肠镜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广泛结肠型,活动期,中度)图4。


图4:肠镜:回肠末端粘膜未见明显异常,全结肠可见粘膜广泛水肿,散在糜烂及溃疡形成,覆薄苔,触之易出血。局部假性息肉形成。管腔无明显狭窄。未见活动出血,活检质脆内镜诊断: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 中度 活动期)。

结肠镜活检标本病理病理学检查:粘膜慢性炎,可见隐窝脓肿,间质水肿,局部淋巴组织增生,形态符合溃疡性结肠炎(图5)。

图5:病理活检:粘膜慢性炎,可见隐窝脓肿,间质水肿,局部淋巴组织增生,形态符合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需要行上消化道和中消化道检查吗?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患者结肠,与克罗恩病不同,克罗恩病可能累及全消化道,需要对上消化道、中消化道全面检查,溃疡性结肠炎不强制进行上消化道、中消化道检查,但与克罗恩病、淋巴瘤等疾病鉴别诊断时,需要完善上消化道、中消化道检查,该患者未行中消化道(小肠CT、小肠MR、胶囊内镜、小肠镜)的检查,但上消化道内镜检测未见异常。

患者需要对消化道进行影像学检查吗?

   炎症性肠病特别是克罗恩病,建议进行消化道影像学检查,主要排除小肠、上消化道病变,溃疡性结肠炎一般累及结直肠,与克罗恩病、其他疾病相鉴别时,建议进行消化道影像学检查。

根据目前的资料,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明确吗?

   根据:

   患者黏液血便的症状,血沉、CRP略升高,大便培养、病毒系列、 艰难梭菌感染、上消化道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结肠镜检查回肠末端粘膜未见明显异常,全结肠可见粘膜广泛水肿,散在糜烂及溃疡形成,覆薄苔,触之易出血。局部假性息肉形成。管腔无明显狭窄。未见活动出血,活检质脆。结肠镜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广泛结肠型,活动期,中度)。

   结肠镜活检标本病理学检查:粘膜慢性炎,可见隐窝脓肿,间质水肿,局部淋巴组织增生,形态符合溃疡性结肠炎[5]。

   溃疡性结肠炎(广泛结肠型,活动期,中度)诊断明确。

患者的关节及皮肤病变是否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

   炎症性肠病可能出现多系统的损害,除了肠道病变,肠外表现可能累及眼、肝胆、关节、皮肤等。

   患者的关节、皮肤病变可能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但需要与其他骨关节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等需鉴别 [3]。

患者的关节及皮肤病变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骨关节病变及皮肤损害应首先考虑为溃疡性结肠炎肠外表现,并需要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非特异性皮炎、皮肤损害相鉴别。

   如何对患者的关节及皮肤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请风湿免疫科、骨科、皮肤科、烧伤科会诊,建议完善:1.类风湿因子检测;2.自身抗体系列检测;3.给予左膝关节关节腔抽取囊液、化验检查;4.胸腹部CT检查。结果如下:

根据上述结果,未见明显类风湿、自身免疫性疾病、膝关节炎性积液等病变,不除外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建议继续炎症性肠病治疗,皮损换药等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关节及皮肤病变常见吗?

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出现关节、皮肤、眼部、肝胆等系统受累等多种肠外表现,最常累及的肠外器官包括骨骼肌系统和皮肤黏膜系统。国内学者对1990-2005年武汉市5家教学中心医院的完整的UC住院病例共521例分析发现,UC以关节炎、肝胆以及皮肤病变为主,关节损害位于UC肠外表现的首位(6.1%),以周围关节病变发生为主,受累部位多为膝、踝关节,少数也可累及肩、腕、指间等小关节,常不对称性,一般不引起关节畸形 [6]。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的关节及皮肤病变常见的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的关节病变分为外周型和中央型。近来又将周围型关节病分为以下2型:一种常以膝、踝、肩、腕关节受累为主,关节累及数目少,呈不对性,与IBD活动有关;另一种以对称性小关节受累为主,侵犯多个关节,与IBD活动关系不密切,仅反映其慢性病程。中央型关节炎指强直性脊椎炎和骶尾关节炎。最具特征性的骨骼肌系统表现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率1-5%),其他还包括骨质疏松和骨软化 [7]。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的皮肤病变以坏疽性脓皮病、结节性红斑为常见,也有合并银屑病、Sweet综合征等的报道 [8]。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的关节病变有什么特点?

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出现关节、皮肤、眼部、肝胆等系统受累等多种肠外表现,最常累及的肠外器官包括骨骼肌系统和皮肤黏膜系统。

骨、关节表现是溃疡性结肠炎较为常见的肠外表现,在肠道疾病发作6个月至几年后,偶尔也可在结肠炎之前发生或同时发生 [9]。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关节炎可分为外周型和中央型 [10]。

近来又将周围型关节病分为以下2型:

Ⅰ型:以膝、踝、肩、腕关节受累为主,关节累及数目少,呈不对性,与IBD活动有关;

Ⅱ型:以对称性小关节受累为主,侵犯多个关节,与IBD活动关系不密切,仅反映其慢性病程。

中央型关节炎指强直性脊椎炎和骶尾关节炎。最具特征性的骨骼肌系统表现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率1-5%),其他还包括骨质疏松和骨软化。

国内学者对1990-2005年武汉市5家教学中心医院的完整的UC住院病例共521例分析发现,UC以关节炎、肝胆以及皮肤病变为主,关节损害位于UC肠外表现的首位(6.1%),以周围关节病变发生为主,受累部位多为膝、踝关节,少数也可累及肩、腕、指间等小关节,常不对称性,一般不引起关节畸形 [6]。

患者目前的关节病变属于哪一类?

患者目前的关节病变考虑溃疡性结肠炎肠外表现,周围型关节病Ⅰ型,累及膝、踝关节,呈不对性,与IBD活动有关。

患者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皮肤损害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皮肤表现以坏疽性脓皮病、结节性红斑为常见,也有合并银屑病、Sweet综合征等的报道 [11]。

坏疽性脓皮病少见,但是治疗困难,常常需要使用磷酸酶抑制剂或生物治疗 [12]。

结节性红斑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控制原发病能减轻这些并发症。多见于下肢,可反复发作,其发病突然,皮肤迅速出现丘疹、水疱或脓疱,进而破溃形成溃疡后不断向周围发展,且溃疡较深并有坏死。由于创面常继发感染,机体抵抗力差,故常合并脓毒败血症,而使病情无法控制。结节性红斑是直径为1-3 cm大小的卵圆形紫红色结节,可有进行性疼痛,多见于小腿伸侧,有时大腿下段和臀部亦可波及,但上肢及颜面部位通常不受侵犯 [13]。

患者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皮肤损害可否行病理活检?

可对IBD出现的皮肤及黏膜病变可进行常规适度活检,但是,不宜过度活检。因为过度活检会造成局部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和溃疡形成,不仅不宜愈合,而且创面会逐渐扩大。

UC合并的皮肤损害通常由小血管炎引起 [14]。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皮肤病变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吗?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皮肤病变不强调进行病原学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可联合皮肤科,进行进一步病原学检查,如检查产气荚膜芽孢杆菌。

患者目前的皮肤病变属于哪一类?

患者目前的皮肤病变考虑为结节性红斑 [15],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控制原发病能减轻这些并发症。多见于下肢,可反复发作,其发病突然,皮肤迅速出现丘疹、水疱或脓疱,进而破溃形成溃疡后不断向周围发展,且溃疡较深并有坏死。由于创面常继发感染,机体抵抗力差,故常合并脓毒败血症,而使病情无法控制。结节性红斑是直径为1-3 cm大小的卵圆形紫红色结节,可有进行性疼痛,多见于小腿伸侧,有时大腿下段和臀部亦可波及,但上肢及颜面部位通常不受侵犯。

患者目前规范化的诊断是什么?

根据患者目前的病情,相应的临床诊断如下:

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广泛结肠型,活动期,重度),合并关节和皮肤病变。

根据患者目前的病情,如何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目前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成立,合并的关节和皮肤病变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性相关。因此,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应该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本身为核心。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关节和皮肤病变通常提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而且病情较重。对于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应该给予以激素为核心的系统性治疗。

因此,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如下:

1)激素:口服或静脉滴注

2)氨基水杨酸制剂:口服+局部应用

3)营养治疗:静脉营养+肠道营养

4)支持和对症处理。

5)皮肤创面局部处理。

目前患者的具体治疗内容如何?

患者外院给予美沙拉嗪颗粒(1g,3次/日,口服)治疗,对于关节、皮肤损害效果欠佳。

入院后,调整治疗方案如下:

1)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1g,4次/日)

2)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60ml,1次/日)

3)醋酸泼尼松片 60mg,顿服。

如何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应答?

主要通过以下3个方面,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应答。

症状和体征改善

血象和炎症指标降低。

消化内镜下见溃疡好转。

患者对目前的治疗应答如何?

住院治疗5天,患者大便2-3次/日,左下肢皮损基本愈合(图6),左下肢关节肿胀明显减轻,可脱拐行走。建议口服激素逐渐减量+美沙拉嗪颗粒1g 口服4次/日 出院治疗

随访2月,患者未再出现皮损,关节肿胀基本消失,大便潜血呈阴性。目前进一步随访中。

  图6.左下肢皮损愈合中

患者目前的激素治疗规范吗?

   重度UC住院治疗患者,一般建议激素的静脉冲击治疗,该患者进行美沙拉嗪颗粒治疗后,大便3次/日,肠镜+活检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广泛结肠型,活动期,中度),但关节、皮肤病变的肠外表现美沙拉嗪颗粒控制欠佳,所以给予激素口服治疗,激素治疗规范,逐渐减量。

需要对患者肠道病变进行评估吗?

   对于疾病的控制,患者症状、肠外表现有所改善,进一步建议内经检测,达到内镜下黏膜愈合,无明显黏膜糜烂、溃疡,无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有条件的单位,进一步进行活检,达到组织学愈合,即无炎细胞的浸润,无隐窝结构的改变,无上皮层结构缺失,无异常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增生。症状改善、肠外疾病控制之外,能够达到内镜下黏膜愈合、病理活检组织学缓解,才是治疗的最终目标 [16]。

患者目前的状况如何?

   该患者系外地患者,未再复诊,通过电话随访,患者激素已经减停,继续口服美沙拉嗪颗粒及局部灌肠液治疗,目前大便2次/日,无肉眼黏液血便,关节肿胀消失,自主行走,无明显皮肤损害,但仍未进一步行肠镜、活检检测,建议患者于当地医院,行肠镜复查,及血常规、血沉、CRP等临床指标检测,患者自述因工作繁忙,症状控制,尚未进一步检测。

患者预后如何?

   溃疡性结肠炎的预后相对于克罗恩病较好,但与患者的依从性、是否规律用药等密切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的治疗,依赖于溃疡性结肠炎肠道疾病的控制。如果可以规律用药,密切监测,患者预后较好。但该患者目前尚未进行进一步肠镜、临床检测,依从性、疾病的监控有些担忧 [17]。


 参考文献:

1.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胃肠病学.  2012;51(12):763-781.

2. Treatment Steps, Surgery, and Hospitalization Rate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Follow-up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from the 2011 ECCO-Epicom Inception Cohort. Vegh Z, Burisch J, Pedersen N, Kaimakliotis I, Duricova D, Bortlik M, Vinding KK, Avnstr?m S, Olsen J, Nielsen KR, Katsanos KH, Tsianos EV, Lakatos L, Schwartz D, Odes S, D'Incà R, Beltrami M, Kiudelis G, Kupcinskap L, Jucov A, Turcan S, Barros LF, Magro F, Lazar D, Goldis A, de Castro L, Hernandez V, Niewiadomski O, Bell S, Langholz E, Munkholm P, Lakatos PL; EpiCom-group. J Crohns Colitis. 2015;9(9):747-53.

3. Extra-intestinal malignanci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results of the 3rd ECCO Pathogenesis Scientific Workshop (III). Magro F, Peyrin-Biroulet L, Sokol H, Aldeger X, Costa A, Higgins PD, Joyce JC, Katsanos KH, Lopez A, de Xaxars TM, Toader E, Beaugerie L. J Crohns Colitis. 2014;8(1):31-44. 

4. Juvenile arthritis: current concepts in terminology, etio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bramowicz S, Kim S, Prahalad S, Chouinard AF, Kaban LB. 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6 . pii: S0901-5027(16)00113-2.

5. European consensus on the histopatholog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agro F, Langner C, Driessen A, Ensari A, Geboes K, Mantzaris GJ, Villanacci V, Becheanu G, Borralho Nunes P, Cathomas G, Fries W, Jouret-Mourin A, Mescoli C, de Petris G, Rubio CA, Shepherd NA, Vieth M, Eliakim R; European Society of Pathology (ESP); European Crohn's and Colitis Organisation (ECCO). J Crohns Colitis. 2013;7(10):827-51. 

6.李一,夏冰,姜黎,邓长生,丁一娟,罗和生,任宏宇,侯晓华,侯伟,刘南植,许桦林,李瑾. 炎症性肠病的并发症与肠外表现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5):265-67. 

7. Efficacy of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therapy for extra-articular manifes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 meta-analysis.

Wu D, Guo YY, Xu NN, Zhao S, Hou LX, Jiao T, Zhang N.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15 ;16:19.  

8. Wang YF. Clinical analysis of 3100 cases of hospitalizedulcerative colitis: a retrospective nationwide survey in Chinafrom 1990 to 2003. J GastroenterolHepatol2004; 19(Suppl.): A311. 

9. Extra-Gastro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ay Be Less Common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Card TR, Langan SM, Chu TP. Dig Dis Sci. 2016 May 19. [Epub ahead of print] 

10. Inflammatory Arti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Result of the Swiss IBD Cohort Study. Ditisheim S, Fournier N, Juillerat P, Pittet V, Michetti P, Gabay C, Finckh A; Swiss IBD Cohort Study Group. Inflamm Bowel Dis. 2015;21(11):2598-604. 

11. Generalized Pyoderma Gangrenosum Associated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Successful Treatment with Infliximab and Azathioprine. Chatzinasiou F, Polymeros D, Panagiotou M, Theodoropoulos K, Rigopoulos D. Acta Dermatovenerol Croat. 2016;24(1):83-5.

12. Pyoderma gangrenosum of articulations carpi associated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one case report. Meng X, Zhu X, Chen L, Wu J, Liu G, Xia B. Int J Clin Exp Med. 2015;8(10):19184-7. 

13. Predictive factors for erythema nodosum and pyoderma gangrenosum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mpuero J, Rojas-Feria M, Castro-Fernández M, Cano C, Romero-Gómez M.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4;29(2):291-5 

14.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in a Large Cohort of Greek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Karmiris K, Avgerinos A, Tavernaraki A, Zeglinas C, Karatzas P, Koukouratos T, Oikonomou KA, Kostas A, Zampeli E, Papadopoulos V, Theodoropoulou A, Viazis N, Polymeros D, Michopoulos S, Bamias G, Kapsoritakis A, Karamanolis DG, Mantzaris GJ, Tzathas C, Koutroubakis IE. J Crohns Colitis. 2016;10(4):429-36.  

15. Risk factors for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Manser CN, Borovicka J, Seibold F, Vavricka SR, Lakatos PL, Fried M, Rogler G; investigators of the Swis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ohort Study.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 J. 2016;4(2):281-7. 

16. Endoscopic scores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the era of 'mucosal healing': Old problem, new perspectives. Pagnini C, Menasci F, Desideri F, Corleto VD, Delle Fave G, Di Giulio E. Dig Liver Dis. 2016. pii: S1590-8658(16)00071-2. 

17. The Future of IBD Therapy: Where Are We and Where Should We Go Next? Mao R, Hu PJ. Dig Dis. 2016;34(1-2):175-9



网站声明:本 网站刊载内容为内部交流使用,刊载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且不做为任何治疗依据和参考。因刊载内容影响读者相关利益本网站及作者均不负责。 注明来源本网站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网站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本网所有 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因作者导致的版权侵权由作者 承担全部责任。所有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医学顾问网所有。特此声明!



  • 版权声明:
  •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学顾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学顾问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学顾问”。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