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消化在线: 疾病管理:IBD患者的预防保健

消化在线: 疾病管理:IBD患者的预防保健

来源:

原文:Preventative Care in the Patient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What Is New?(Dig Dis Sci DOI 10.1007/s10620-016-4146-x)

解读:疾病管理:IBD患者的预防保健

IBD病程长、易复发、长期服药、病人和社会负担极重;IBD患者的预防保健尤为重要,需要消化科、保健科、骨科、眼科、营养科等多学科通力协作;从疫苗接种、生活习惯、血压监测、饮食营养、癌变筛查、实验室指标监测等方面全面系统指导,以提高IBD患者的生活质量。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以往在中国少见,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患病率呈大幅度逐年增加。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环境、感染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群的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异常的免疫应答和肠道持续的炎症过程。IBD病程长,易复发,长期服药,病人和社会负担极重。据报道仅有37%IBD患者得到医生的健康指导,因此指导IBD患者的预防保健尤为重要。20163Dig Dis Sci针对IBD患者的预防保健,从疫苗接种、生活习惯、血压监测、饮食营养、癌变检测、实验室指标监测等方面进行了指导。

疫苗接种方面: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干预措施。研究发现一些本应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控制的疾病,在IBD人群的发病明显增加,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首先,IBD患者本身免疫功能紊乱,接种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的应答性差,疫苗接种效果欠佳;其次,越来越多的IBD患者需应用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以及各种生物制剂治疗,这些药物的应用大大增加了IBD患者感染的几率,结核、爆发性肝炎、肺炎、致死性水痘感染等已屡见报道;最后,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疫苗接种在IBD患者的作用出现理解偏差,IBD患者未能恰当的接种疫苗,例如,IBD患者HBV疫苗的有效接种率仅在12%-30%左右。

疫苗预防疾病的作用是安全有效的,IBD患者也不例外。对于每一位确诊的IBD患者,应当仔细询问了解疫苗预防接种史;当预防接种史不详时,应检测相关抗体的滴度来佐证疫苗接种史。尽管有少数报道认为疫苗接种会导致IBD的复发,但是大部分研究表明,无论是减毒活疫苗,还是灭活疫苗,接种后均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和相应的保护性抗体,同时不会引起疾病的复发或加剧。值得注意的是疫苗有效性的发挥依赖于机体的免疫状态,因而疫苗接种前评估IBD患者的免疫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免疫抑制的人群,禁用减毒活疫苗,而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在详细了解预防接种史的前提下选择性应用减毒活疫苗。无论是免疫抑制人群,还是免疫正常人群,灭活疫苗的应用都是安全的

生活习惯方面:吸烟与IBD的关系最为明确,已被广泛证实和认可。对于CD患者,吸烟可加重疾病病程,促进瘘管或肠腔狭窄形成,增加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几率,促进疾病复发,而戒烟可改善疾病病程,其机制可能与中性粒细胞向肠粘膜迁移及浸润增多相关,因此所有的CD患者应鼓励戒烟。

旅行能否导致IBD复发目前仍存争议。在旅行前,建议IBD患者浏览CDCWHO相关网站,了解旅行目的地的传染病流行状况,并根据病人的免疫状况接种相关疫苗,必要时携带抗生素以防旅行者腹泻。

IBD患者应用皮质激素等药物可引起钠水潴留、血压升高,对于IBD患者应随访监测血压。2014 JNC 8 (the Eighth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发布了新的指南,>60岁者目标血压<150/90mmHg<60岁者目标血压<140/90mmHg


癌变监测:癌变是IBD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在所有因炎症性肠病死亡的患者中,因癌变致死居第二位。癌变发病率随病程延长而逐渐递增,癌变的发生与病程长短、病变范围、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结肠癌家族史、发病年龄以及内镜下和组织学的炎症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监测癌变行之有效的手段,然而在临床操作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困难,这是因为癌变可发生于肠道的任何部位,因而内镜随访监测时,需每10cm随机取4块活检标本,这样纵然提高了诊断率,但操作繁琐费时,同时还浪费了医疗资源;此外,常规结肠检查仅可发现70%左右的癌变,另外超过30%的癌变将可能被漏诊。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进展,放大内镜、色素内镜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相继出现,在癌变的监测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欧美等国家(ACGECCO)相继发布了炎症性肠病相关癌变的监测指南。

此外,研究发现IBD患者罹患皮肤肿瘤、宫颈癌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因此,建议患者定期于皮肤科、妇产科随诊,同时做好防晒、避免紫外线损伤、接种HPV相关疫苗、完善宫颈细胞涂片等检查。

实验室指标监测:IBD患者往往需长期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以及各种生物制剂治疗,这些药物的长期应用会出现各种副作用和并发症,定期监测相关实验室指标至关重要。对于长期服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的患者,每年至少监测一次肾功能;对于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的患者,需要监测骨骼、眼睛和血糖;对于应用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的患者,治疗前需检测硫代嘌呤甲基转移酶、血常规、肝肾功,治疗中的第24和每12周需监测血常规和肝功等化验指标;对于应用英夫利西单抗等生物制剂的患者,治疗前需完善PPDX线检查除外结核的同时,还需完善血常规、肝肾功等化验,治疗过程中仍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等化验。

总之,IBD患者的预防保健工作繁琐复杂,需要消化科、保健科、骨科、眼科、肿瘤科、营养科等多学科的通力协作,从而全面、系统、科学的做好IBD患者的预防保健,提高IBD患者的生活质量。


网站声明:本 网站刊载内容为内部交流使用,刊载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且不做为任何治疗依据和参考。因刊载内容影响读者相关利益本网站及作者均不负责。 注明来源本网站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网站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本网所有 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因作者导致的版权侵权由作者 承担全部责任。所有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医学顾问网所有。特此声明!


  • 版权声明:
  •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学顾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学顾问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学顾问”。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