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消化在线: IBD的全球负担:从2015到2025

消化在线: IBD的全球负担:从2015到2025

来源:

原文:The global burden of IBD: from 2015 to 2025

解读:IBD的全球负担:从20152025

纵观人类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认识的历史,最早的报道可以追述到1875年,随后到1932年,Crohn报道了节段性回肠炎,至此,IBD被划分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两个疾病。

随后,全球的IBD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首先是西方国家,当前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上升到0.5%。由于IBD是一类难以治愈的慢性病,所以患病率的升高,除了要考虑到新增病例之外,要考虑到复合患病率的问题。随着患病人口的增加,用于IBD的治疗和健康管理费用也在增长。20世纪以来,西方世界IBD的患病率逐渐趋于稳定。而近几十年来,全球IBD现状中,最突出的一个变化就是,伴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亚洲等地的IBD患病率逐渐上升。普遍地认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经济水平提高,这些地区包括中国、印度等的饮食习惯日渐西方化,人们生活环境日渐城市化,IBD的患病率随之增高。

最新发表在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上的《The global burden of IBD: from 2015 to 2025》,从全新的角度综述和展望IBD的十年流行病学发展历程。

 

IBD的流行病学现状

IBD的流行病学而言:西方世界里从早前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到20世纪中后期发病率逐渐趋于稳定。但是21世纪的前十年,新增儿童病例有所增加,而又个别研究认为成人病例在逐渐减少。笔者分析其原因可能和各研究的异质性和方法学上的差异有关。早期对于IBD是否为西方工业化区域白种人的专利,最有利的研究就是对这些地区第一代移民及其后代发病率的观察。而来自2015年最新的研究,西方世界新增儿童病例呈现出多远文化背景的分布状况。新兴工业化国家IBD的增长率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20世纪早期,溃疡性结肠炎首先在城镇地区出现迅速增长随后逐步稳定,随后克罗恩病患病率增长,并逐步与溃疡性结肠炎持平。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针对IBD流行病学的研究也得到长足发展。亚太地区克罗恩及结肠炎流行病学研究(Asia-Pacific Crohn‘s and Colitis Epidemiology Study, ACCES)的多中心研究,虽然目前有些研究难以被重复,但是已经填补了许多该地区IBD流行病学的空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亚洲地区的IBD流行病学数据。这些发展与进步有助于亚太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不断改善IBD患病率的监测,并于其快速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相适应。

 

西方世界与新兴工业化国家IBD患病率的区别

首先从IBD这一疾病本身发病机制的角度,疾病时个体遗传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最早鉴定IBD易感基因的仍来自于西方世界的研究。尽管如此,针对双胞胎的研究、患病率发展趋势特点和区域分布特点均显示,IBD的遗传易感性并不高。近年来也有研究显示,西方世界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遗传易感性存在差异,提示不同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导致西方世界和新兴工业化国家IBD表型上的差异。环境暴露的流行病学研究最主要的成绩来自吸烟对IBD的影响。一般地认为,吸烟是克罗恩病的危险因素,但对溃疡性结肠炎是保护因素。与西方世界的吸烟率逐年下降相反,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吸烟率呈上升趋势,但是其克罗恩并的增长率并不与之平行。因此,不同地区环境因素对IBD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另外有观点认为,吸烟对新兴工业化国家IBD的影响在流行病学上尚未显现出来。另一个环境暴露因素就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儿童对微生物的暴露减少,因此影响了其免疫耐受的建立与完善,并影响了其肠道菌群的正常建立,从而易感IBD。此外,低纤维和高膳食脂肪的摄入与IBD有关。而亚洲地区饮茶的习惯可能是IBD的保护因素。

除了疾病本身的因素之外,通过对西方世界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对比,显现出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和流行病学监测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在IBD流行病学变化上的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新兴工业化国家,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诊疗水平的提高,感染性疾病的罹患率和病死率下降,社会上将出现其他疾病。另一方面,医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结肠镜代替了以往的乙状结肠镜,增加了克罗恩病的发现率。流行病学监测体系方面,随着电子化疾病登记系统的应用与管理,以往基于纸质版登记系统的医院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展为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调查,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IBD的人群患病率。同时基于人群的数据管理,有助于同时管理城镇和乡村的病例。而西方世界通过可管理的数据可能会高估IBD的患病率,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往往是用详细记录的确诊病例在计算患病率,从而影响了地区间的差异。

 

对十年后全球IBD负担的预测及改善策略

通过从宏观角度,对比西方世界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IBD流行病学发展趋势,文章对十年后全球IBD的负担作出预测。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生物制剂的应用,将会出现IBD患者的缓解率提高,术后率下降、生活质量大大的提高。然而伴随而至的是,西方世界将面临诊治新发现年轻病例的同时,要关注有多种伴随疾病的复杂的老年IBD患者。随着经济的告诉发展,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将进入工业化时代,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城镇人口的增加、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发展,都将影响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IBD患病率。从全球范围来看,即使是发达国家,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发展对IBD患者的生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进入医保体系,将有助于相应地区能够有更多的IBD患者获益。另外,通用仿生药物、个性化医疗和生物制剂降价也会改善IBD给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

降低IBD给社会所带来的负担需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从生物医学角度,对IBD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疾病标志物的发现和医疗技术手段和的提高有助于临床医生提高对IBD的诊疗水平,药物学的发展有助于为IBD患者提供性价比更好的治疗药物。第二,从社会医学的角度,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疾病预测模型、对环境暴露因素认识的提高及干预、对易感人群的监控和指导,都有助于改善IBD的社会负担。

The global burden of IBD from 2015 to 2025》一文不仅从医学科学的角度看待这一疾病,更是用战略发展的眼光客观地分析评价IBD的流行病学演变历史,从社会发展及其伴随的经济发展、医疗技术手段发展、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文章通过对比西方世界和新兴工业化国家IBD流行病学特点,及揭示了IBD的发病特点,有帮助医学界提高了对IBD发病机制和疾病特点的认识。并由此,预测了西方世界和新型工业化国家未来十年各自所面临的来自IBD的挑战。进而,更帮助全球范围内的临床医生和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更有效地迎接下一个十年里由于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增加带来的挑战。

网站声明:本 网站刊载内容为内部交流使用,刊载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且不做为任何治疗依据和参考。因刊载内容影响读者相关利益本网站及作者均不负责。 注明来源本网站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网站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本网所有 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因作者导致的版权侵权由作者 承担全部责任。所有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医学顾问网所有。特此声明!


 

  • 版权声明:
  •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学顾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学顾问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学顾问”。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