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刘占举: 肠道细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刘占举: 肠道细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来源:

摘要 目的 观察肠道细菌在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和健康者中的表达差异,分析肠道细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方法 收集经过内镜检查及病理报告确诊的 100 例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CD)患者, 80 例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和 80 例健康者的粪便及血清样本,PCR 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Cd) 沙门氏菌( S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Sa)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IBD 患者中 Cd Sm 和 Sa 的感染率分别为 10. 6% 8. 3% 和 7. 8%, 显著高于健康组( P =0. 003, 0. 018, 0. 023) ;活动期 CD 和 UC 患者 Cd Sm 和 Sa 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 P = 0. 008,0. 022;P = 0. 025, 0. 011;P = 0. 025, 0. 021 ), CD 和 UC 患者的细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IBD 患者病变部位包含结肠 使用激素及免疫制剂治疗, 与上述 3 种细菌的感染有显著关联( P < 0. 05 ), 而吸烟史及使用美沙拉嗪治疗与细菌感染无显著关联( P > 0. 05 )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肠道细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关系密切。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 腹痛 大便次数增多和体质量的下降等[1]IBD 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诱发 IBD 的四大要素为基因异常 免疫调节紊乱 肠屏障功能受损和肠道菌群改变[2] 研究表明, 多种细菌在该疾病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 沙门氏菌( salmonella,Sm)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 staphylococcus aureus,Sa)[3-5], 能通过黏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对其进行破坏, 并诱导疾病复发[6] 本研究通过观察上述 3 种细菌在 IBD 患者和健康者中的表达差异, 分析肠道细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 年6 月至 2013 年 11 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 IBD 患者 180例及80 例健康者,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共识意见[7] 病例排除标准: (1) 病程短于3 个月;(2) 4 周内使用头孢类 甲硝唑 青霉素和万古霉素抗生素;(3) 正进行灌肠及肠道准备者 详细记录每位 IBD 患者的年龄 性别 疾病分型 内镜检查 治疗方法和吸烟史等临床资料。
1.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抽取空腹患者和健康者的静脉血液 2 ml, 简单离心后收集血清并立即储存于 80 ℃冰箱中直至使用 血清样本进行 Cd Sm Sa 的双抗体夹心 ELISA检测(购自美国 RD 公司), 每块96 孔板上设置阴性对照2 孔, 阳性对照 2 孔, 空白对照 1 孔, 样品采用复孔检测, 最后使用 BioTek Synergy2 仪器于450 nm波长处读取空白孔调零后的各孔吸光度值(D450 )
  试验有效性判定: 阳性对照孔平均值 1. 00, 阴性对照孔 0. 10 临界值阴性对照孔 0. 15, 样品 D450
临界值为细菌感染阳性
1. 3  PCR 试验
  使用无菌 EP 管收集患者和健康者清晨第 1次排便时的粪便约 1 g (或 1 ml), 30 min 内储存于 80 ℃冰箱中, 并于 24 h 内使用粪便 DNA 提取试剂盒进行提取(购自中国天根公司), DNA 的D260 /D280比值均在 1. 7 ~ 1. 9 范围内 标准菌株购自国家菌种保藏中心, 细菌引物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 使用 TaKaRa 公司 SYBR Premix EX Taq试剂盒对 DNA 样品和标准菌株 DNA 进行扩增检测。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 A(158 bp)上游引物:5'-TCTACCACTGAAGCATTAC-3';下 游 引 物: 5'-TAGGTAC-TGTAGGTTTATTG-3' 沙门氏菌 stn 基因( 260 bp ) 上 游 引 物: 5'-CTTTGGTCGTAAAA-TAAGGCG-3';下游引物:5'-TGCCCAAAGCAGAG-AGATTCTG-3' 金黄色葡萄球菌 femB 基因(93 bp)上游引物: 5'-AATTAACGAAATGGGCAGAAACA-3';下游引物: 5'-TGCGCAACACCCTGAACTT-3'。
1. 4 病例分组
  本实验包括 100 例 CD 和 80 例 UC, 其中 52例活动期 CD( A-CD)、 48 例缓解期 CD( R-CD)、41 例活动期 UC ( A-UC )、 39 例缓解期 UC ( R-UC), 通过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 克罗恩病内镜下评分( the simple endoscopic score for Crohn's disease,SES-CD)和 Mayo 指数分别对 CD 和 UC 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 活动期 CD 患者 CDAI 评分超过150,活动期 UC 患者 Mayo 指数超过 3[8]。 ELISA 和PCR 方法同时能够检测出时, 可判定存在细菌感染。
1. 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 SPSS 17. 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应用 ANOVA 分析各组间 D 值差异,χ2
  检验用来评价细菌感染阳性和阴性两组间各项指标是否存在差异, 数值以ˉx ± s 表示,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一般情况分析
  在参与此次研究的 180 例 IBD 患者中, 平均年龄(38. 85 ± 17. 06)岁, 男女比例 1. 2 ∶ 1, 平均病程(4. 58 ± 2. 15)年 在 80 例健康者中, 平均年龄(28. 52 ± 9. 08)岁, 男女比例1∶ 1
2. 2 各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IBD 患者 Cd 感染率为 10. 6% (19 /180), 显著高于健康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03), 其中活动期 CD 患者 Cd 感染率 17. 3% (9 /52), 活动期UC 患者 Cd 感染率21. 9%(9 /41), 见表1。 处于活动期 CD 或 UC 患者 Cd 感染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 = 0. 008, 0. 022), 而CD 组与UC 组Cd 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448)。 使用 ANOVA 分析可见, 活动期 CD 患者 OD 值显著高于缓解期 CD患者(P = 0. 024), 而活动期 UC 患者 OD 值与缓解期 UC 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62)。
 

2. 3 各组沙门氏菌感染情况分析
  IBD 患者沙门菌感染率为 8. 3% (15 /180), 显著高于健康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8), 其中活动期 CD 患者感染率为 13. 5% (7 /52), 活动期UC 患者感染率为19. 5% (8 /41), 见表 2, 处于活动期 CD 或 UC 患者沙门菌感染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 = 0. 025,0. 011), 而 CD 组与 UC 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469)。 使用 ANOVA 分析可见, 活动期CD 和UC 患者D450值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 = 0. 015,0. 01)。

2. 4 各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分析
  IBD 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为 7. 8% (14 /180), 显著高于健康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23), 其中活动期 CD 患者感染率为 13. 5% (7 /52), 活动期 UC 患者感染率为17. 1% (7 /41), 见表3, 处于活动期 CD 或 UC 患者金葡菌感染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 = 0. 025,0. 021), 而 CD 组与 UC组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663)。 使用ANOVA 分析可见, 活动期 CD 和 UC 患者 OD 值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 = 0. 000,0. 005)。
2. 5 临床特征与细菌感染关系
  在发生 Cd Sm 和 Sa 感染的各 19、 15 和 14 例IBD 患者中, 分别有 84. 2% (16 /19)、 86. 7% (13 /15)和85. 7%(12 /14)的患者的病变部位包含结肠,有84. 2% (16 /19)、 80. 0% (12 /15)和 92. 9% (13 /14)的患者使用激素治疗, 有 78. 9% ( 15 /19 )、93. 3%(14 /15)和 92. 9% (13 /14)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治疗, 有 100% ( 19 /19 ) 86. 7% ( 13 /15 ) 和92. 9% (13 /14 ) 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有31. 6%(6 /19) 40. 0% (6 /15)和 42. 9% (6 /14)的患者有吸烟史 而在相应未发生 Cd Sm 和 Sa 感染的 IBD 患者中, 分别有 57. 1% (92 /161 ) 55. 8%(92 /165)和54. 2% (90 /166)的患者的病变部位包含结肠, 有 37. 3% (60 /161) 36. 4% (60 /165 ) 和37. 3% (62 /166)的患者使用激素治疗, 有 80. 7%(130 /161) 90. 9% (150 /165)和 87. 3% (145 /166)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治疗, 有 18. 6% (30 /161 )24. 2%(40 /165)和 18. 1% (30 /166)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有 24. 8% (40 /161 ) 33. 3% (55 /165)和30. 1% (50 /166)的患者有吸烟史 分析可得, 病变部位包含结肠或使用激素及免疫制剂治疗的 IBD 患者的 Cd Sm 和 Sa 的感染率明显增高,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而 IBD 患者的吸烟史及美沙拉嗪治疗与上述3 种细菌的感染无显著关联(P > 0. 05)。
3 讨 论
  正常人肠道大约有上亿个细菌, 重量约1 kg, 相当于一个正常成人的肝脏 肠道共生菌在人体免疫调节 营养吸收和解除毒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9]。 高糖 高脂肪 高蛋白质及低纤维饮食会逐渐破坏肠道菌群的稳态[10]。 肠道细菌稳态的失衡不仅能够诱发肠道发生炎症损伤, 而且肠道菌群与肠道黏膜之间反应通路异常会导致肠道肿瘤发生[11]。 随着饮食及生活习惯与西方国家逐渐相近,近年来 IBD 在我国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虽然肠道细菌组成的多样性已被报道[12], 但有关我国 IBD 患者肠道细菌感染的研究仍较少 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阳性厌氧致病菌, 其感染率在 IBD 患者中高, 不利于疾病的缓解与愈合[13]。 沙门菌通过转运肠滤泡上皮细胞进入扁平细胞, 使肠道黏膜抵抗侵袭能力下降[14]。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 能够黏附于人体肠道黏膜, 但某些乳酸细菌通过抗黏附和抗微生物作用对其进行替代[15]。 HLA B27 转基因小鼠在无菌环境中不发生结肠炎, 而灌肠注入普通拟杆菌等侵袭性细菌后, 小鼠发生轻度至中度的结肠炎[16]。 迄今为止, 只有10% ~ 40%的细菌能够进行人工培养基培育, 提高了鉴定肠道菌群种类的难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 IBD 患者肠道细菌感染率高于健康者, 活动期患者高于缓解期患者 三种细菌中 Cd 感染率最高为10. 6%, 1 例 UC 患者同时感染三种细菌, 1 例 CD 患者和1 例 UC 患者同时感染沙门菌与金葡菌, 2 例 UC 患者同时感染 Cd 与沙门菌。 病变部位包含结肠或使用激素及免疫制剂治疗的 IBD 患者的感染率明显增高,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而 IBD 患者的吸烟史及美沙拉嗪治疗与上述 3 种细菌的感染无显著关联( P >0. 05) 虽然细菌感染率在 IBD 患者中较低, 但细菌及毒性产物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检测肠道细菌感染能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评估患者病情。
  由于本次研究中样本量较少, 只针对 3 种细菌进行检测, 无法排除其他细菌在炎症性肠病中的重要作用。 IBD 中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尚需大样本研究, 细菌感染机制及合并细菌感染的 IBD 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需要深入探讨。
邱骅婧,刘占举

  • 版权声明:
  •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学顾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学顾问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学顾问”。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