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周新: 入秋,慢阻肺又“抬头”

周新: 入秋,慢阻肺又“抬头”

来源:

 伴随申城正式宣告入秋,慢阻肺等气道病变也将卷土重来。近日,在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解放日报社、上海广播电台主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松江区卫生计生委协办的上海第十九届解放健康讲坛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周新教授特别呼吁,“慢阻肺”治疗是一场持久战,不仅要在急性加重期积极治疗,更应在稳定期未雨绸缪进行干预。平日里需规律用药,日常生活则遵循“管住腿,张开嘴”的原则。另外,胸片、CT等检查手段都无法在早期发现“慢阻肺”,而肺功能检查才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

稳定期:干预治疗黄金时间窗   

 “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不完全可逆疾病,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的不良效应。起病初期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随病情进展,急性加重期会愈渐频繁,严重者在静坐时也会呼吸困难,致残率、死亡率很高。   

据周新教授介绍,慢阻肺的病程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在急性加重期,多数患者由于出现症状急剧恶化而不会错过治疗,然而当病情进入症状轻微的稳定期后,不少患者就开始放松警惕,治疗时断时续。   

其实,慢阻肺患者病情即使进入稳定期,其疾病仍在缓慢进展,肺功能仍会继续下降,一旦见好就收,不仅无法获得稳定持久的治疗效果,反而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再次出现急性加重,让原本就行动不便的生活雪上加霜。    

 因此,长期规范用药是有效治疗的基础,患者不能随意中断治疗。目前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慢阻肺患者症状的主要治疗措施,它可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改善肺功能,缓解气流受限,提高生活质量。短期按需应用可缓解症状,长期规律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量。

易忽视:“管住腿”同时“张开嘴”   

同样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慢阻肺”的日常养生却和高血脂等富贵病“管住嘴,迈开腿”的宗旨相反,讲究“管住腿,张开嘴”。“慢阻肺”患者由于肺功能不佳,不适合剧烈运动,千万不能勉强自己。当然,散步、练习吹蜡烛、打太极拳是可以量力而行的。此外,人们往往只关注慢阻肺者的呼吸道症状,事实上慢阻肺患者中因疾病特点有七成营养不良。“慢阻肺”患者很容易产生早饱感和上腹不适感,导致食物摄入不足,而长期气道阻塞会导致基础代谢率增高,能量消耗比正常人快,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周新教授建议,“慢阻肺”患者可以适当多吃些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并补充适量无机盐除普通谷米、面食外,增加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和瘦肉的摄入,每日可喝1-2杯牛奶,吃1-2个鸡蛋和100~150克瘦肉。

肺功能:慢阻肺诊断“金指标”   

慢阻肺最令人心惊的是它的隐蔽性。在临床上,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肺功能已经明显受损,却还没有症状或者仅有极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患者往往是在出现活动后气促,甚至安静状态下气促等症状时才来求助。这部分患者的肺功能往往已经严重受损,且已经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隐蔽的症状、低下的发现率和治疗率使得“慢阻肺”获得了“沉默杀手”的称号。目前,大多数单位组织的体检套餐项目中肺部检查只选择了“胸透”,即胸部X射线检查,而这项检查并不能诊断“慢阻肺”。即便是最近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的“低剂量螺旋CT”,其作用也在于发现和鉴别肺部其他病变,对于气流受限无能为力。   

种种高大上的检查和“慢阻肺”南辕北辙,而恰恰是最“接地气”的肺功能检查在早期筛查“慢阻肺”方面有极高的敏感性。周新教授告诉记者,肺功能检查能有效监测疾病进展,是目前判断气流受限最标准、重复性最好、最客观的指标。肺功能检查主要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呼吸调节功能及肺循环功能等,可以在早期发现肺部和呼吸道病变。   

 周新教授建议,年龄大于40岁的吸烟者或曾经吸烟者、与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者、长期受室内外空气污染者、有慢性咳嗽史者应当至少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查。

  • 版权声明:
  •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学顾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学顾问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学顾问”。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