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 秋风萧瑟,“清肺”行动起来
来源:
秋风起,申城天气渐渐转凉,呵护肺部,又成为此季养生重点。
近日,由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解放日报社和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19届解放健康讲坛,邀请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学科带头人周新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忆勤教授、龙华医院胸外科寿伟臻主任医师,为市民讲解秋天里的“清肺行动”。
本次讲坛承办单位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松江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支持单位为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上海市分公司。
检查慢阻肺,只需呼口气
每到秋冬季节,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健康隐忧便接踵而至。周新教授在《慢性气道疾病的防治》演讲中提及,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主要包括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炎”)、哮喘。专家就慢阻肺这一常见病,有的放矢给出防治“秘钥”。
气喘咳嗽,最早症状
慢阻肺患者人群到底有多少?根据2008年的全国调查,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约为8.2%,如此推算,我国约有4000万慢阻肺患者。周新说,六年过去了,当前患者人群的数量将更多;此外,城市男性吸烟人群的患病率,也将高于普通人群。
专家解释,慢阻肺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并呈现进行性发展的疾病。慢阻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该病还会累积及肺脏,引起全身的不良反应。
周新表示,作为可防可治的疾病,慢阻肺提早发现,可大大改善治疗效果。怎样才能发现慢阻肺呢?该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是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标志性症状)、喘息和胸闷; 此外还会出现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专家同时举了日常小例子,如果两人年龄一样大(比如都为60岁),一起走了100米,气喘气急者,便需要及时关注肺功能。
肺功能检测,最佳诊断
哪些人群是慢阻肺的高发人群?以下几条可供参考:
1、吸烟史:长期大量吸烟史;
2、职业性、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
3、家族史:慢阻肺有家族聚集倾向;
4、发病年龄及好发季节:中年发病,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加重史。随病情进展,急性加重愈渐频繁;
5、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史:出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并发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
怎样做到慢阻肺的早诊早治?肺功能检测,是非常有效的一项。周新解释,肺功能检测便捷性相当高,不用打针吃药,只要吹一口气,便可知晓。至于治疗,支气管舒畅剂的应用,可有效缓解慢阻肺病情进展。专家一再提醒,千万不要有了症状就用药,没有症状就停药,如此最易导致病情发作。
名医档案
周新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上海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常委、内科学会委员,呼吸学会哮喘学组副组长,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之一;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卫生部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全国普及计划核心专家;任上海医学会呼吸学会主委、内科学会副主委,感染和化疗学会副主委、上海微生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华东地区肺部感染协作组前任主委、美国胸科医师学院资深会员(F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