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血压病流行状况及预防策略

: 高血压病流行状况及预防策略

来源:
高血压是明确的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发展可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严重损坏,其并发症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具有高度致残率和致死率,以致患病个体致残、致死[1]。国外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的第三位因素。在我国,高血压现在已经成为死因的第一位。提高民众对高血压知识的认识水平,强化高血压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减少高血压的发生,这对个人及社会均有着积极意义。现对高血压病流行状况及预防策略进行综述。

    1  高血压病流行状况

    1.1  高血压病患病率  世界各地高血压患病率不一,欧美高血压患病率为20%以上,亚洲为10%~15%,非洲在10%左右。已有的调查表明患病率最低的为印度农村男子,仅为3.4%;患病率最高的为波兰成年女性,45~64岁的妇女患病率高达72.5%。在美国,1999~2000年调查显示,至少有6500万成年人患有高血压,总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1.3%,比1994年的28.9%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这种趋势与肥胖人数的增加及人口老龄化有关。欧美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普遍较高,高血压患病率在约20%~50%。亚非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如新加坡为14.1%,日本40~69岁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5%,非洲地区患病率为10%,发达国家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这种差异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及社会文化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当前,发达国家高血压发病率趋于平衡或呈下降之势,而发展中国家高血压发病率正在快速增长中,如坦桑尼亚等国家高血压相关调查显示了这种趋势。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高血压患病率增长较快,甚至逼近发达国家。

    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高血压发病率也增长迅猛。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三次高血压大规模普查,患病率1959年为5.1%(患者数3000万人),1979年为7.7%(患者数为6000万人),1991年为11.9%(患者数为9000万人)。三次大规模普查以后,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入,高血压发病率持续上升,“九五”期间我国35~59岁的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到24%[2],在发达国家的高血压发病率得到控制后,我国却在较快地增加,这是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加,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所致。在我国,发达地区高血压发病率相当高。澳门地区高血压患病率达20.45%[3]。2004年底北京市卫生局公布显示的最新北京市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5%,上海城区高血压患病率为17.79%,位于该市众多慢性疾病之首。江苏省调查显示该省高血压患病率男女分别为21.9%和17.6%。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高血压发病率已逼近发达国家;中西部地区高血压发病率也在快速上升,如重庆局部地区20岁以上人群调查高血压患病率达35.43%,这种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4]。

    从全球范围来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国内外研究资料提示人群血压明显上升的年龄在35~40岁之间。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平均高于女性,尤其在35岁之前。35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升高幅度可超过男性,可能与女性妊娠、孕期及产前饮食习惯和内分泌变化有关。我国高血压调查显示:患病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不同职业中患病率最高的是机关人员,最低的是农林业从业人员。

    1.2  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  全球高血压并发症及其致残、致死率高,可能与患者知晓及治疗状况不满意关系很大,即使在发达国家,现况也不理想。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血压病患者知晓率和控制率也只有73%、55%和27%。在1999~2000年的美国,68.9%的高血压患者意识到他们患上此病,58.4%的患者接受治疗以及对患者控制率达到31%。英国健康调查报告显示该国1998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52.2%、38%和10.7%。我国1991年对94万人普查显示,国内高血压人群知晓率25%,治疗率11.4%,平均控制率仅2.9%;其中高血压知晓率城市36.3%,农村13.7%,治疗率城市17.4%,农村5.4%;控制率城市4.2%,农村0.9%。InterASIA于2001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是44.7%,治疗率是28.2%,血压得到控制率上升到8.1%。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和控制率较前均有较大幅度增长。2003年,北京公布的数据显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41.4%、31.11%、16.16%。洛阳农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26.2%、9.9%及3.7%。我国城乡高血压患者的知晓及治疗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善,但我国目前高血压防治形式仍十分严峻。高血压患者中,不到1/2患者的知道自己患高血压,不到1/3的患者服用降压药治疗,不到1/10的患者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且城市与农村地区仍然差异较明显。尤为严重的是我国对比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患者血压水平相似,治疗与非治疗的收缩压仅相差0.6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治疗情况不理想,导致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病残率、病死率相当高。总之,我国高血压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我们的健康教育水平仍需提高,医疗条件更需完善。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时事热点

More>>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