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葛均波: 中国CTO介入治疗的问题与对策

葛均波: 中国CTO介入治疗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3月22日,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3)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葛均波院士介绍了我国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面临的问题及对应策略。

  我国CTO介入治疗面临的问题

  1)CTO介入治疗适应证选择模糊

  一些医生反对开通CTO,他们认为:目前无确切证据开通闭塞病变的益处;CTO病变是一个慢性过程,不会导致恶性后果;丰富的侧枝血管足以减少心肌缺血。而另一些医生则认为所有的CTO均应尝试打开。其实,以上观点两个误区,那么,哪些人需要进行CTO介入治疗呢?

  欧洲专家共识认为 ,患者应存在缺血症状,有足够的证据才需要开通血管;影像学检查显示完全血管闭塞者。关于细小血管闭塞是否值得开通血管?还是一个问号。术后患者能否再手术,患者受益和风险也是一个需要可虑。

  2)CTO介入手术成功率不高

  可能的原因是,国内很多医生对术前读片及对侧冠脉造影的重视不够,在进行CTO介入治疗时缺乏清晰的策略。

  3)术前冠脉CT和术中IVUS的使用比例不高

  目前仍有8.6%的术者采用经微导管或OTW球囊导管造影。67.4%的术者其冠脉CT使用率低于5%。

  对策:为提高CTO PCI手术成功率,术者应该在开始进行CTO PCI时,即进行对侧冠脉造影没有桥侧枝者例外。

  4)缺乏独创性技术,逆向技术仍处于初步阶段:

  逆向技术在过内发展缓慢的原因:1)部分医生认为正向技术已经可以开通绝大部分CTO,不必进行逆向技术;2)学习曲线较长,初始阶段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国内却反一些特殊器械,如,Corsair,RG3。

  逆向技术的指征:

  CTO病变的解剖结构提示前向技术成功率较低,当存在可视侧枝血管时,应考虑使用逆向技术;

  若前向技术失败,当存在可视侧枝血管时,应考虑使用逆向技术。

葛均波:中国CTO介入治疗的问题与对策
2
展望

  1)通过多种形式,规范CTO介入治疗

  2)提高术中IVUS的使用比例

  3)提高术前MSCT的使用比例

  4)加快普及新器械在国内的普及率

  5)在有条件的中心,提高逆向技术的使用比例。

  葛教授认为,CTO介入治疗可以作为提高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转归手段之一。来源医脉通)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时事热点

More>>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