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 2013心血管病大事记
来源:
盛夏炎炎,在美丽的上海黄埔江畔,第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2014)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2014年5月29日下午会议举行开幕式,简短仪式过后,大会主席葛均波院士做了《2013心血管病大事记》主题发言,现简要整理如下。
Eugene Braunwald教授曾总结心脏病领域十大历史事件:心电图、心导管术、冠脉造影、心血管手术、介入心脏病学、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心血管药物、预防心脏病学、超声心动图、起搏器与植入式除颤仪。既往的重大研究进展往往提供了新型、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与之不同,2013年多项重要结果得到了阴性结果,治疗手段被证实无意。尽管结果阴性,但对指导临床实践非常重要。
血脂调节治疗更新与进展
ACC/AHA2013新版血脂管理指南:2014 ATP III后首次更新,以循证为基石,以降低心血管事件为最终目标,指南放弃了特定的降脂目标,强调风险评估以及采用有改善预后证据的降脂药物(他汀类)。
该指南和新的风险评估工具均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新指南关注一级预防的总体风险评估,而不仅是评估冠心病风险,启动他汀不再依赖基线LDL-C水平,而是基于循证证据证明了4类他汀获益人群。推荐使用合适的他汀治疗强度,放弃LDL-C或非HDL-C靶标作为治疗目标,明确定义了不同他汀的治疗强度。强调他汀单药治疗对降低ASCVD事件的重要意义,未对非他汀药物进行常规推荐。
结构性心脏病学进展
PFO封堵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卵圆孔未闭(PFO)与不明原因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关闭PFO预防CS仍有争议,根据2项有关封堵PFO预防脑卒中复发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化对照研究:PC研究和REPECT研究,PFO封堵术的支持者和质疑者做出完全不同的解读,在ITT群体中得出的主要分析结果虽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但却表现出优越性,次要分析则表明PFO封堵术的优势。
对于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达比加群并不能替代华法林,目前华法林仍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策略的唯一选择。
房颤治疗策略进展
房颤的处理策略,节律控制or节率控制,作为心血管领域热门话题,持续热议数十年,目前对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更多的证据支持节律控制策略,然而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房颤患者,却一直没有达成共识,AFFIRM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总体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这两种治疗策略对于卒中的长期影响尚不清楚。
高血压治疗
肾动脉去神经术在一项大规模研究中被证明无效:SYMPLICITY HTN-3。交感神经在顽固性高血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结果显示,经导管消融去神经术可以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前期两项重要研究(非随机化研究或随机非盲法研究)显示,肾动脉去神经束可以显著降低诊室血压。但研究存在局限性——样本量小,随机血压评价不足,非盲法应用,缺少假手术组作为对照。
STEMI血管再通策略
PRAMI研究:单盲、多中心研究,仅对梗死相关血管PCI vs. 再梗相关血管PCI基础上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预防性PCI)。与仅对梗死动脉进行PCI治疗相比,对显著狭窄的非梗死冠脉进行预防性PCI治疗可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新型起搏器械
传统起搏器导线加脉冲发生器的基本结构,是起搏器并发症的主要来源,与起搏器植入相关的短期并发症及与导线相关的长期并发症。研究表明左心室心内膜起搏较心外膜起搏能减少电传导延迟,因此有更多获益。新型无导线心脏起搏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