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葛均波: 九成心梗病人未获及时救治委员吁建国家层面救治机制

葛均波: 九成心梗病人未获及时救治委员吁建国家层面救治机制

来源:

3月4日,拍摄过《老井》《人生》等经典影片的内地导演吴天明因为心梗未获及时救治而离世,这也让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说到自己的提案时更加着急:“目前我国每年心肌梗死的发病人数有250万人,但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及时接受急诊介入治疗。”而30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他,只要及时到医院正确救治,97%的心梗病人是可以康复出院的。今年他递交的关于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胸痛救治机制的提案,希望能从国家层面,为每年的250万心梗病人建一条“绿色通道”。
葛均波透露,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痛,如果六个小时内打通血管,病人一般马上就能好,但六个小时以后,心肌就完全坏死了。”葛均波说,可是往往心肌梗死在发病初期,普通病人可能并没有想到,等需要急救时,所剩时间已经不多,此时对心梗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急诊介入治疗,快速打通堵塞的血管。但由于现行120急救系统运作机制存在局限性,往往根据就近原则将明确有胸痛症状的患者送往没有急诊介入条件的医院,从而延误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黄金时间。同时,大部分医院内部急诊流程与胸痛救治又不匹配,在院内仍然耽误了救治时间。
葛均波发现,急救中心之所以难以配合,是因为如果没有一个部门来进行协调和授权,就会出现利益冲突和矛盾,例如救护车是否有权力舍近求远,急救人员是否可在救护车里施行治疗。
“现阶段,建立胸痛救治机制的难题不在于缺少钱,而是缺少协调机制。”葛均波在自己的提案中,呼吁从国家层面建立一套完整的顶层设计机制,涵盖民众科普教育、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与医院对接、区域化救治各单位软件是否统一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相对于其他疾病,胸痛是最适合建立这样一种机制的,因为非外伤性胸痛心梗的比例非常大,而且只需要简单的设备就可以确诊并启动有效的前期治疗。”他分析。
在提案中,葛均波提出,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成立中国胸痛救治整体规划工作小组,组织制定并发布关于胸痛防治知识的科普内容,加大对广大民众关于胸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知识普及,由工作组根据我国国情组织制定胸痛区域化救治的模式和规范化流程,并制定120急救中心与当地医院关于急性胸痛救治的对接方案,通过发布正式文件的形式,确立120急救中心在院前急救过程中与具备急诊介入资质的当地医院的协作方式,全面建成覆盖全国、区域化统筹管理的胸痛救治网络。

  • 版权声明:
  •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学顾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学顾问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学顾问”。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