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鸣: 有一种肚子痛可致残
来源:
你是否听说过克罗恩病?这是一种被消化科医生认为会致残的消化病。你若老爱吃冰箱里储存的食物,经常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就要注意了。因为克罗恩病烂肠子、导致肠梗阻,有些人做了数次肠切除手术也没发现病源是克罗恩病。不过,专家指出,克罗恩病是一个可控的病,前提是能够得到早期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
爱把食物放冰箱可致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10年增长超15倍
北京医学会消化疾病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主任钱家鸣教授指出,目前来说,炎症性肠病是病因还不是很清楚,一方面可能有家族史,另一方面可能与食品过敏有一定的关系。
“在国外,他们觉得冰箱里有一些细菌,进食了放在冰箱里的食品后,我们肠道的菌群改变了,可能也因此而发病。”他指出,放入冰箱的食物,虽然没变质,但细菌会在上面滋生,一般进食后可影响肠道菌群,导致肠道的微炎症表现。所以,有的人很喜欢将食物存放在冰箱里再慢慢食用,这是不健康的。而补充益生菌也无法预防克罗恩病。喝的益生菌很可能根本就长不到我们肠道里,只是调解一下,不是根本改变我们的环境。现在有粪菌移植的方法,将健康粪便的菌群提取,一次性种植入病人肠道,改变病人肠道环境。但是,真正的效果还要很长时间的观察。
据了解,炎症性肠病是导致肠道炎症或溃疡的疾病,通常由人体免疫力的异常引起,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中华医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首席专家胡品津教授在“爱·常在”世界炎症性肠病日活动上指出,在中国,近10年间炎症性肠病总病例约35万,其中,克罗恩病患者数量增长甚至超过15倍。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副院长吴开春教授告诉记者,大部分克罗恩病人的病情是可以控制的,控制得好对生活没有很大影响。由于克罗恩病导致烂肠子、肠梗阻、肠穿孔和脓肿,就要通过手术来切除,肠道功能受影响,造成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丧失,就是致残。“不少克罗恩病人被误诊为阑尾炎,把阑尾切除。”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旻湖教授表示。
肠梗阻十有八九患克罗恩病 肠镜让其无法隐匿
相关链接
“15-35岁的年轻人是高发人群,年纪轻轻而发现肠梗阻的,十有八九是因克罗恩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专科副主任张亚历教授对新快报记者称,克罗恩病使肠子越来越烂,形成疤痕,让肠子变得狭窄,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发生肠梗阻。切除梗阻部位是能暂时缓解病情,但克罗恩病没得到控制,还会烂肠子,再梗阻,肠子越切越短。
如何及早发现克罗恩病呢?张亚历表示,只要做肠镜就能发现。“很多人从没做过肠镜,太不重视肠道健康了。”他指出,胃、肠镜就像手电筒照地道,能发现很多大大小小的胃肠道疾病。他建议,有家族史、感染过肠炎老治不好的人,有肛瘘、肛周流脓、长期肚痛、大便有鼻涕样黏液或血便的人,应做肠镜来筛查。对一般人群来说,40岁以上应查一次肠镜,第一年查没有肠道问题后,过四五年再查第二次;若第一年查出问题,则及时治疗,第二年还要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