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宗: 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8周
来源: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在我国和世界均呈逐渐上升趋势, 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据统计,欧美国家7%~15%的人有胃食管反流症状,我国北京、上海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GERD患病率为5.77%。 GERD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巴雷特食管(BE)。NERD是指存在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但无内镜下食管黏膜损害表 现的一种疾病,是GERD的主要类型,约占GERD的60%,其发病率、复发率高,对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治疗反应不如糜烂性食管炎,长期严重影响患 者生活质量,且加重其经济负担。在第十一次全国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袁耀宗教授介绍了近期完成的一项关于NERD治疗策 略的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研究,为改进我国NERD治疗现状提供了新的循证证据。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研究,参与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国内10家临床中心。研究入组患者311例,纳入标准包括有反 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反流相关症状,GERD自测量表(GerdQ)评分≥8分、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最终305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男性 134例,女性171例,平均年龄为45.4岁,基线GerdQ评分均数为10.5。
全部患者被随机分为2周治疗组和8周治疗组。2周治疗组151例,其中男性54例,平均年龄44.9岁,基线GerdQ评分均值为10.4;8周治疗组 154例,其中男性80例,平均年龄45.9岁,基线GerdQ评分均数为10.7。两组患者均接受埃索美拉唑(耐信,20 mg qd)治疗,疗程分别为2周及8周。
全部患者仅疗程结束时症状缓解的病例进入为期24周的维持治疗或随访期。其中,8周治疗组结束治疗后给予24周维持治疗,随访期间若出现反流症状,给予 埃索美拉唑(20 mg qd)治疗3~5天。2周治疗组患者疗程结束后随访24周,随访期间再次出现症状者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 qd)治疗2周。最终2周治疗组和8周治疗组分别有122例和135例完成全部研究。
疗效评价标准为, GerdQ评分A、C所有项目评分≤1的患者为症状控制。在过去1周内轻度症状不超过1天(轻度:意识到症状存在,尚容易忍受)者判定为症状缓解。在接受 8周/2周治疗后症状缓解,同时在之后的24周维持治疗或随访中没有复发者判定为治疗成功。
研究主要终点为24周受试患者的症状控制率。次要终点包括24周治疗成功率、首次复发时间、初始治疗结束后的症状缓解率、非计划就诊次数、患者满意度。
研究结果
主要终点
8周时,2周治疗组和8周治疗组的症状控制率分别为75.4%和80.1%,16周时两组症状控制率分别为80.2%和85.3%,均无显著差异。24 周时,两组症状控制率分别为87.3%和94.9%,8周治疗组的症状控制率显著升高(P=0.0473,图)。

次要终点
随访24周时,2周治疗组有110例患者治疗成功,成功率72.8%。8周治疗组有129例治疗成功,成功率83.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2周治疗组和8周治疗组分别有63.5%和43.4%患者复发。2周治疗组首次复发的中位时间为57天,8周治疗组因研究时间的限制, 无法计算中位时间。比较两组中的未复发者,可见8周治疗组在8、16、24周时的未复发率均显著高于2周治疗组(P<0.01)。Cox分析显示,与2周 治疗组相比,8周治疗组复发风险降低46%(风险比为0.54)。初始治疗结束后,2周治疗组和8周治疗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3.4%和88.3%,两组 无显著差异(P>0.05)。2周治疗组有63.5%患者发生非计划就诊,8周治疗组有43.4%患者为非计划就诊,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 两组平均每位患者非计划就诊次数分别为1.4841次和0.8529次,亦有显著差异(P<0.01)。
在患者满意度方面,8周治疗组亦显著优于2周治疗组。2周治疗组8周后、16周后、24周后的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0.5%、88.1%、96.0%,8 周治疗组在前述时间点的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7.8%、97.8%、100.0%,两组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周治疗组和8周治疗 组在前述时间点的非常满意率分别为20.6%对50.7%、26.2%对46.3%、24.6%对48.5%,两组在各时间点的差异亦均有显著性 (P<0.001)。
安全性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眼部、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肾脏和泌尿系统症状及呼吸系统症状。研究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致停药不良事件大多是轻到中度消化不良,8周治疗组稍多见。无意料外致停药不良事件发生。
小结
该 研究提示,第24周时,8周治疗组症状控制率显著高于2周治疗组。8周治疗组的治疗成功率更高,复发时间更长,复发人数更少,复发控制率更好。8周治疗组 初次治疗结束时的症状缓解率优于2周治疗组。8周治疗组非计划就诊次数更少,在24周的后续治疗或随访期间,8周治疗组的患者满意率高于2周治疗组,提示 在后续阶段,8周治疗方案可获得更高的症状控制率。
总之,对于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且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应该合并诊断为NERD。在治疗上,临床应给予其NERD标准治疗,即8周疗程的PPI 治疗,较2周治疗时间相比,8周疗程可提供更高的症状控制率。该研究为埃索美拉唑8周方案作为中国NERD患者的标准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循证证据。
研究者观点
随着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环境等因素的改变,GERD日益成为酸相关疾病中关注的重点。GERD是一种不能仅依靠改变生活方式,而必须用药物治疗的常见 病。同时,GERD也是一种不可治愈,但可控制的疾病。当患者疾病发作时,临床应给予其正规治疗,症状完全控制后,根据症状复发的严重程度、复发频率等采 取按需治疗或长期原剂量维持治疗。
NERD是GERD的一种亚型,临床上大多数GERD患者表现为NERD,约有65%~70%的反酸、烧心患者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破损、糜烂,但反流相 关症状确实存在,符合NERD诊断标准。NERD患者与伴有食管糜烂表现的患者相比,临床治疗效果要差一些,因此临床应对这些患者的治疗给予更多关注。从 临床医师的角度,少数非消化科医师或消化科但非GERD领域的医师发现有相应症状但内镜无表现的患者时,不一定会诊断为GERD。同时,临床也有必要向患 者及公众普及NERD的相关知识,以促进其对疾病的进一步了解。
在我国,有很多因上腹部饱胀、恶心、食欲不佳等症状就诊的患者,内镜下无特殊表现或仅仅显示胃窦部有轻微炎症,临床医师往往习惯性诊断为慢性浅表性或萎 缩性胃炎。但仔细询问病史后不难发现,这部分患者实际上同时合并有GERD症状,符合NERD的诊断标准。但因为临床医师仅仅诊断了慢性胃炎,所以大多患 者按照慢性胃炎用药2~3周,症状改善后即停药。这类患者在停药后多伴有症状反复发作,这一问题可能与药物治疗时间短有关。基于这一现状,研究者开展了上 述研究。
这项研究最终得到了预期结果,即对初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按照胃炎治疗,暂时效果比较好,但长期疗效不满意。而若考虑到慢性胃炎患者合并NERD的 诊断,按照NERD给予足疗程治疗后,远期疗效非常好。因此,临床诊断慢性胃炎时一定要考虑患者是否同时合并反流症状,如有应延长疗程。
该研究提示,对于临床上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临床医师在患者就诊时一定要仔细询问病史,是否合并有反酸、烧心等症状,GerdQ评分是否≥8分。对于 有反酸、烧心或GerdQ评分异常的患者,临床应该按照GERD给予其正规治疗,即长疗程治疗。从长远看,这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还是有很 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