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葛均波: 探索技术 分享经验 汲取教训 提高CTO介入治疗成功率

葛均波: 探索技术 分享经验 汲取教训 提高CTO介入治疗成功率

来源:

编者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介入治疗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极富挑战性,被许多医生当作未被攻克的最后的堡垒,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手术者经验的增加,CTO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但在该领域仍有许多问题函待解决。为了深入、全景式地解析此类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国CTO 介入治疗的水平,葛均波教授经与CTO国际俱乐部主席Gregg W.Stone教授协商,于2005826日在上海组建中国CTO介入俱乐部(International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lub,China,CTOCC)。CTOCC20071116日成功召开,本届会议秉承CTOCC 2005的风格,聚焦CTO介入治疗中备受关注的热点和疑点问题,以病例讨论形式进行学术交流。CTOCC受到了广大会员及专家的高度评价。为此我们特采访到该俱乐部的秘书长葛均波教授,为大家介绍中国CTOCC的发展历程及深远意义。
 
     心血管网
:葛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中国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举办此次会议的目的和意义?
      葛均波教授:目前中国做介入治疗的例数越来越多,介入治疗水平也越来越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高。

  三年前,美国成立国际CTO俱乐部,一共有31个会员,当时我是这里惟一的中国会员,有幸参加他们的会议。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把我们的技术拿出来互相交流。于是我请示高润霖院士,我们应该建立中国的CTO俱乐部,高院士非常赞同并任主席。后来我与CTO国际俱乐部主席Gregg W.Stone教授协商,我们能不能成立中国CTO俱乐部,他欣然同意,还说今后大家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成功率。我们于2005826日在上海组建中国CTO介入俱乐部,并邀请国内做介入手术例数、成功率相对比较高的部分医生加入CTO俱乐部,主要目的是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治疗慢性闭塞病变的成功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将借助这个平台使国内慢性闭塞病变的治疗水平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

说明: http://www.365heart.com/upload/newsimg/20071126161352938.jpg


  该俱乐部的成员有40余位均是年介入手术例数在500例以上,人数不多,但都是介入的精英,可以称之为群英会。会议的形式不同于其他会议,环境很宽松,不需要讲课,因为俱乐部成员都是介入治疗中的高手,我们主要是探讨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分享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通过这个俱乐部我们达成一个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共识,通过参加会议的学科带头人能够带领自己的学科把慢性闭塞病变越做越好。
  CTO俱乐部已经举办了三届,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通过交流都有非常大的收获。大家讨论的病例都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比较疑难的病例,或是有教育意义的病例,大家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学会很多东西。参会的人把所学的东西带回去带领自己的学科梯队提高手术中成功率,降低了很多的并发症。第一届CTO俱乐部主要以手术演示为主。第二届主要是以讨论病例为主。今年我们完成9CTO病例,做完以后拿来与大家共同讨论,每个会员也把自己做的有代表性的病例带来与大家分享,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明年我们可能还做手术演示,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可以讨论哪个器械更好,更方便能降低并发症。
  
    
       心血管网
:对于CTO病变的治疗在新器械和新技术方面的应用情况,能否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葛均波教授 据了解,在90年代中期所报道CTO病变的成功率在50-60%。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手术者经验的增加,CTO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对于有条件的心脏中心和经验丰富的手术者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在病变节段闭塞时间、闭塞段长度、闭塞段血管的形态、闭塞血管附近是否存在分支血管以及是否形成桥侧支血管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过去数年经验的积累和器械的改进对保证CTO介入治疗的成功起了重要作用。如对侧冠脉造影可以有效地指引导丝前进方向,避免血管穿孔;如果导丝不能找到真腔,平行导引钢丝技术可增加发现真腔的可能;在钢丝不能确定在血管真腔时,可以在 IVUS指导下寻找真腔;在前向导丝不能找到真腔时,如果侧支循环血管较大,可以通过逆向导引钢丝对吻技术;新型同轴指引导管的选择和子母导管(5F in 6F catheter)可以加强支撑力,保证球囊通过闭塞病变。现在还有一些病例是导丝通过了,但是球囊通不过,现在日本人发明一种新的东西叫“Tornus”。它相当于一个螺丝套在钢丝上,如果球囊过不去,通过导丝它像拧螺丝一样把它拧过去,这样形成了一个慢性闭塞病变的通道,解决球囊扩张,这是一个新的技术。新技术的出现在治疗CTO病变的成功率上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能够有百分之百把握做成功CTO病变,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项技术达到这一点。但是通过CTO俱乐部的互相交流,这几年CTO的成功率明显提高,我们对慢性闭塞病变的治疗还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心血管网
:如您刚才所说,那么介入医生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才能攻克这一难关?
     葛均波教授  一方面需要临床经验的积累,另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CTO俱乐部让经验少的医生少走一些弯路,通过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当中获得一些指导。

说明: http://www.365heart.com/upload/newsimg/2007112616423411.jpg


  如何提高 CT0成功率,第一,术者本身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第二,新器械的应用,会帮助我们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第三,全面考虑病变本身的因素。假如这个血管病变比较久,侧枝血管建立的比较好,导丝有可能走到侧枝,进而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再者,如血管钙化比较严重,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也会受到影响;第四,以病人为中心,如果病人高龄且伴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好我们要特别注意造影剂的用量。如果病人比较年轻,肾功能比较好,用600ml900 ml造影剂问题也不算大。对肾功能不好的病人,尤其糖尿病的病人,造影剂用的量太大的就会造成肾功能衰竭则是得不偿失,这就构成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另一因素。
     
目前为止,我们做了很多的病例,成功率逐渐提高,但毕竟会有失败。CTO俱乐部不但与大家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还会讲失败的教训,有时候只讲成功的经验可能造成误导。所以,必须把失败的教训讲出来,而且明确的告诉大家为什么失败,怎么样去避免,这样可能使大家进步更快。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经验的问题,更主要的原因是选择的器械不对;另外,对病人病变的确切部位判断不准确;最后,该停手的时候不知道何时停,大家都知道任何技术的成功率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在不适合做的情况下硬要做,就有可能出现并发症。怎样避免,怎样预防,发生了并发症以后如何处理,这些对大家是更有帮助。
  目前CTO病人越来越多,我们大家把经验积累起来,共同分享,共同提高闭塞病变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使中国介入医生在国际学术大舞台的地位越来越高。
  

说明: http://www.365heart.com/upload/newsimg/2007112616510295.jpg


      心血管网
:非常感谢您,我们祝愿CTO俱乐部越办越好,为广大的CTO病变患者造福!
      葛均波教授
  谢谢!

(人物档案:葛均波,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长江计划特聘教授、美国SCAI理事会成员(BOT)、美国心脏病学院国际顾问。在介入心脏病学及血管内超声领域中作出的贡献受到国际学者的高度评价。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More>>

时事热点

More>>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