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曾志荣: 深海海水可缓解胃病?

曾志荣: 深海海水可缓解胃病?

来源:

最近,英国《每日邮报》的一则报道称,喝去除了盐分的200米深的海水可能有助于消化并降低患癌症和胃溃疡的风险。在一项试验中,科学家让患者喝 下深海海水,结果发现海水有助于杀死幽门螺杆菌。对此,记者走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主任曾志荣教授,他认为,即便这种方法能减少幽门螺杆菌,却 仍达不到对临床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根除率。这种疗法,恐怕暂时还只能听听而已。
  喝除盐深海海水或能减少幽门螺杆菌数量
  科学家的新试验显示,海水可能会成为对付幽门螺杆菌的一种“替代药物”。
  日本高知大学开展的一项动物研究表明,去除了盐分的深海海水可减少幽门螺杆菌的细菌数量。该科研组让23名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喝深海海水,结果发现,海水使这种细菌的数量减少了60%。但喝普通海水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数量只减少了25%。
  目前,深海海水杀死幽门螺杆菌的准确原因还不清楚。有些专家认为,200米深海底的海水含有丰富的钙、钾、镁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破坏了这种细菌的外层细胞壁。
  台湾一所大学的附属医院如今正在开展一项有60名患者参与的新试验。一半参试者每天喝4次来自200米深海的海水。他们在饭前和睡觉时喝这种海水,其他参试者则喝普通海水。该试验的结果尚未公布。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基金会胃肠病学家约翰·梅森博士评论这项试验时说:“这是一项看似非常吸引人的研究。它令人关注的地方在于深海海水能减少幽门螺杆菌的 数量。但我们还不知道人不喝这样的海水时这种细菌的数量是否增加。所以让患者喝深海海水还为时过早。眼下,我们并不知道它会多有用。有个问题是,深海海水 不会作为药物受到管制,所以人们要对和它有关的主张提高警惕。”
  与此同时,早期的一些实验显示,深海海水可能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 长。该项研究刊登在《国际肿瘤学杂志》上。韩国科学家用试管把海水加到癌细胞中,结果发现它阻止了这些细胞的繁殖。科学家认为,海水会影响转化生长因子的 水平,这种化合物和细胞繁殖有关。韩国的这个科研组希望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来研究海水,同时称它将来可能成为阻止肿瘤生长或在体内扩散的治疗方法。

  解读:
  只减少60%意义不大
  曾志荣教授对幽门螺杆菌有长期的研究,对于这个看似新奇的发现,他不以为然。“从报道的实验情况来看,想要用喝海水来根除幽门螺杆菌意义不大。一方面, 参加这个实验的病例人数只有二十多,数量太少了;另一方面,报道称幽门螺杆菌的数量最终只是减少了60%,这意味着喝海水并不能完全清除幽门螺杆菌。目 前,临床上要求的根除率是达到90%以上,只减少是没有用的,很快细菌就会增殖回来。”
  那么,海水为什么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消减幽门螺杆菌呢?
  曾志荣认为,一个相对有道理的解释是,海水中的某些矿物质破坏了幽门螺杆菌的外层细胞壁。“但在取用的海水方面,这个实验的报道语焉不详。究竟‘深海海水’的取样有哪些指标呢?对深度和附近的海洋生态环境有没有什么要求?这些我都没有看到明确的说明。”他表示。
  幽门螺杆菌,英文为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目前被认为是造成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如今40%的人体内有幽门 螺杆菌。对多数人而言,它是无害的,却仍有15%的感染者会出现溃疡。有些专家认为,幽门螺杆菌在一些人的体内会损害胃黏膜,使胃酸刺激底层组织。胃黏膜 的损伤还可能引发周期性消化不良和胃溃疡,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并非每一个HP感染者
  都需要治疗
  幽门螺杆菌的发病率各个国家不同,甚至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不相同。目前已知发病率的高低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密集程度、公共卫生条件以及水源供应有较密切的关系。也有报道指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以7~8月为高峰。
  曾志荣教授说:“目前,中国的感染率约为50%,印度达到70%,非洲一些国家甚至接近100%。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感染率比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比较高。”
  他指出,虽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非常高,但却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感染者都需要去清除这一细菌。去年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对需要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有详细的罗列。比如,其最重要的适应征是消化性溃疡,根除后可促进患者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一种少见的胃恶 性肿瘤——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也适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根除治疗,可使症状得到长期缓解。再如,对于有 胃癌家族史的患者,除少数(约1%~3%)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外,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胃癌患者一级亲 属的遗传易感性较高,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消除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从而提高预防效果。
  根除幽门螺杆菌
  疫苗或是更好的方向
  曾志荣教授称,目前,临床上已经有行之有效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是‘铋剂四联’方案”。所谓“铋剂四联”用药方案,是指“标准剂量PPI(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铋剂+两种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四环素、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
  不过,曾志荣也指出,经典的治疗方案都绕不开抗生素的使用。医生们不得不寻找更为有效的抗生素组合方案,来应对“身经百战”的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问题。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是非常晚近的事,但它的存在恐怕和人类的历史一样长。在人类的消化道里,这样的细菌要以亿来计算。现代医学对它们的认知还极其有限。我 们之所以会采取一些手段去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因为它破坏了胃肠道菌群和平共处的原有常态,表现为溃疡、癌变等病态。治疗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系统恢复原有的 均衡。”
  在对付幽门螺杆菌的未来探索之路上,相比起喝深海海水,曾志荣更倾向寄希望于针对性的疫苗。他期望在未来,疫苗能取得更好的预防免疫效果。不过,目前这一领域尚没有很好的临床实验表现。
  在曾志荣看来,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一些胃部疾病,很多情况下是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胃癌而言,有遗传背景的原因,因此广东地区比 较少胃癌发生,而在西北地区如陕西、甘肃,比较高发。胃癌高发跟生活习惯上少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食高盐、腌制食品有关。”对于如何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他认为减少感染源会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这类感染是经口感染的,通过食物、饮用水而吃进消化道。注意用餐卫生,实行分餐制,是值得推广的生活方式。”

  • 版权声明:
  •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学顾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学顾问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学顾问”。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