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品津: 多学科联合诊治与服务流程
来源:
为了提升医生对炎症性肠病(简称IBD)诊疗鉴别的进一步认识,提高炎症性肠病治病率,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于2013年7月29日-8月2日在消化科举办了卓越诊疗中心IBD高级医生培训班。在29日上午的讲座中,中华消化病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中山六院消化内科部主任胡品津教授指出,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心的建立,关键是以消化内科为主体,联合结直肠肛门外科、内镜室、放射影像科、病理科、临床营养科等多个学科共同诊治,并为病患提供全方位全程服务。
IBD涉及面较广 多学科联合在IBD诊治中特别重要
胡品津教授在讲座中谈到:“炎症性肠病很复杂,涉及面广,病程长,且病情容易变化,消化系统里该病尤其需要多学科联合诊治。”依据如以下两点:
据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指出:克罗恩病缺乏诊断的金标准,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并随访观察。内科医师应在克罗恩病治疗全过程中慎重评估手术的价值和风险,并与外科医师密切配合,力求在最合适的时间施行最有效的手术。
据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的共识意见指出:营养不良影响药物疗效、增加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降低病人生存质量。
所以,炎症性肠病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是不可或缺的,关系到能否让病患及时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等。
IBD诊疗中心为多学科联合模式 以消化科为主体
IBD炎症中心以消化内科为主体,以外科为后盾。胡品津教授说:“我们每天必须打交道的还有内镜中心、病理科、放射影像科、营养科等。这是因为,很多病例需要和风湿病鉴别,需联合风湿科会诊;另外,连3岁小孩也会患上此病,也需联合儿科会诊用药;还有,肠外病变会涉及皮肤科和眼科,如果能联合心理科更好。”除了医疗方面,护理方面也需加强,他建议在病房里进行专门的培训,内容应涉及IBD、造口及肛瘘的特殊护理,以及患者的宣教。
1.IBD诊疗中心大多以消化内科为主体
胡品津教授指出,中山六院是小综合大专科的医院,炎症性肠病诊疗中心主要以消化内科IBD团队为唯一主体,即为“说话算数的人”。
“必须要有主体,如果没有主体,就永远不可能把医院所有科室协调起来,到时就白忙活了!”胡品津教授补充说,主体科室的责任是接受门诊、转诊、会诊,协调及参与各科会诊,主导确定诊治方案,负责建立资料库、标本库,和全程随访。
内镜检查的规矩是谁主管谁做镜。无论是结肠镜还是小肠镜,都必须由主管医生亲自操作。
2.外科是坚强后盾和信心保证
肛门结直肠癌外科是炎症性肠病专科很重要的连锁单位,据悉,外科目前提供两个相对固定病区,大概100张床左右,指定高、中级外科医师负责会诊及手术,责任是随时急诊、及时会诊、交叉查房、周五全院病例大讨论。外科负责确认手术指征、指导围手术期处理、负责部分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消化内科则负责权衡外科手术必要性及利弊,及时请会诊,部分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拍照及标本归档,建立全面档案、全程随访及与外科沟通等。
3.病理科医师专业化和病理诊断规范化
要求病理科医师专业化、病理诊断规范化,是正确诊断IBD的保证,目前大部分医院未能做到。“内镜检查按规范取活检、送活检,这是相当有学问的。”胡品津教授建议,消化内科专于IBD的医师应熟悉IBD病理诊断,定时一起阅片,根据临床需要消化内科医师与病理科医师保持密切交流。
4.坚持临床医师与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
影像检查有助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例如CT或MR可确定病变的存在、定位、定性,盆腔MRI可显示肛瘘的解剖信息。临床与影像互动,以寻找更准确信息,帮助临床诊断及决定治疗方案。胡品津教授认为,对有些争议的病例,态度应该是“即斗争又合作”,这是因为肠道的放射学80%的报告是不全面的,50%是不准确,30%是错误的。
5.营养科的深度介入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是治疗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主管医师应先评估营养风险,对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病人,向营养科发会诊。作出营养状况诊断,制定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案,再指导主管医师、护士实施。在过程中,需要和消化科医生定期共同查房,根据随访评估结果调整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同时设立营养支持治疗病历、代谢车等。
6.保证IBD数据库和标本库的完善运作
胡品津教授建议,设立专职研究护士及完整数据库,内外科有专职研究助理及胃肠内外科共用标本库,有主管主任领导、监督、检查,才能保证IBD数据库和标本库的完善运作。
胡品津教授说:“多学科联合的链条,必须要有主体,必须有强大的、负责任的外科支撑,这两个是必备的,不必备不能说包治IBD,更不能说是诊疗中心。如果能进一步做到多学科联合在医院层面制度化的运作,不是拍肩膀、称兄道弟的临时合作,而是医院制度层面上的运作,最后是完善的、正常运作的数据库。”
IBD诊疗中心 为病患提供全方位全程服务
讲完技术层面,胡品津教授继续讲述服务层面。服务流程为,疑诊断病人通过普通门诊、转诊、熟人介绍等途径到消化科IBD专病门诊(周二、周三上午),还有一个IBD服务平台,有病人找,一旦病人高度怀疑是IBD,给一个专病挂号卡,凭卡不限号,不限预约,直接到门诊去。用短信提醒复诊时间,电话询问教授出诊时间,进入到IBD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中,门诊随访。这些病人会定期拿挂号卡来就诊。服务平台还可以进行IBD问题咨询,IBD病人的宣教。
所谓的IBD服务平台,是该院的特色服务,可为患者解决就诊、复诊、查询、答疑、服务等问题,具体运作方式请细阅”中山六院IBD咨询平台介绍”资料。
通过该院这一严密的、全覆盖的IBD服务流程,病友可得到全方位、全程的服务。
最后,胡品津教授总结说,“炎症性肠病中心启动很容易,但持续运作不容易,进一步完善也不容易。”他对病人的承诺是“IBD目前在医学上还不能根治,但会尽全力保证在病人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时间跟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结婚、生儿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