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山: 哈尔滨市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爱吃腌制熏制食品易患病
来源:
4月15日至21日是第二十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据哈医大二院开展的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大肠癌项目统计,截至目前在哈尔滨市范围内对肠癌高发人群的筛查中,患病检出率为37%,比去年增长近5%。对此,大肠癌专家王锡山教授指出,哈尔滨市大肠癌发病率逐步升高的趋势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等有关。除了遗传等因素以外,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大肠癌发病的首要危害因素。但只要科学抗癌,早诊早治,90%的早期大肠癌是可以根治的。
大肠癌筛查患病检出率37% 比去年增长5%
据筛查项目负责人、哈医大二院副院长、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介绍,针对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的现实情况,我国正开展涉及40万城市居民的大肠癌筛查。从2012年开始哈医大二院承担黑龙江省的大肠癌筛查项目,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对40岁至69岁肠癌高发人群进行筛查,今年在目前筛查的780名肠癌高发人群中患病检出率为37%,其中,查出息肉患者270人;管状腺瘤(属于癌前病变)患者20余人;早期癌症患者4人。相比较去年的32%的患病检出率,增长了近5%。
“预防大肠癌的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王锡山教授介绍说,由于大肠癌早期一般表现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极易被诊断为痔疮或肠炎而延误治疗,因此多数患者发现时病情已发展到中晚期,使得每年有近十万患者死于大肠癌。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为患者进行治疗,便成为当务之急。
爱吃腌制、熏制食品易患大肠癌
“除了遗传等因素以外,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是导致大肠癌发生的首要危害因素。”王锡山教授介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摄入肉类食品及奶制品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使得脂肪和胆固醇在体内蓄积,粗纤维素和各类维生素等明显缺乏,从而增加了大肠癌的发病风险。另外,煎炒油炸等烹调方式;过多的食用酱油、味精等调味剂;东北地区喜食腌制和熏制食品的传统饮食习惯等都是诱发大肠癌的高危因素。长期过量饮酒、吸烟以及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运动量过少,都可能导致大肠癌发病的年轻化。
王锡山建议,防治大肠癌一定要警惕“病从口入”,在日常饮食中人们应当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对于油炸食品尽量敬而远之。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及豆制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及海产品。除了饮食,平常应该多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总的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干预措施来减少大肠癌的发病。
科学抗癌 早期大肠癌90%可治愈
“大肠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癌症”,王锡山指出,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调整饮食结构来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纤维结肠镜筛查,早期发现肠内的息肉并切除来减少和防止它的恶变,也可以通过体检发现早期肿瘤后进行早期手术治疗来防止它的恶化进展。而且,万一不幸患上大肠癌,早期病例无淋巴结转移者,治愈的希望最大,早期患者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中期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治愈率可达70%以上,即使是晚期伴转移的病例,通过多学科协作治疗(MDT),借助综合治疗,也是可以达到延长病患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良好效果。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大多数死亡的大肠癌患者,不是死于病症本身而是死于对诊治的贻误以及对癌症的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