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李俊霞: 破解炎症性肠病的诊治误区

李俊霞: 破解炎症性肠病的诊治误区

来源:

肠道健康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已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主要是指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病程均为慢性病程,也有呈急性发作,因此IBD的治疗也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大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有过这样那样的误解,有人也走了不少弯路。人们担心肠道溃疡癌变、担心排便急带来的尴尬、IBD手术后的患者担心复发,担心肠黏连……,总之各种担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症状与炎症性肠病的症状并发,增加了治疗的困难。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破解治疗误区,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的肠道由大肠和小肠组成。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成人全长约5-7米。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是消化管最后的一段,不同部位的大肠可被描述为马蹄形的弓形结构。大肠总长度大约为120-150cm可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结肠分为四部分,分别叫做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大肠的主要机能是吸收水分,将不消化的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大肠粘膜的上皮和大肠腺均含有许多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因此,大肠的分泌富含粘液,粘液能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结肠的消化功能是在细菌酶的作用下将未被消化的食物消化分解。结肠通过回吸收到达回盲部含有大量Na+的液体来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大肠内细菌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内环境稳定。大细菌能利用大肠的内容物合成人体必需的某些维生素,这些物质也会被吸收进入血液。有健康的肠道,才能有人们的身体健康。


   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便血走极端。

      正常颜色是黄褐色,大便带血即便血是炎症性肠病活动的重要标志,是肠道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有些病人对长期小量便血习以为常,自认为是结肠炎症所致,而不去查找出现便血的原因。自行服药,包括抗菌素,中药,甚至应用止血药物。对待便血的另一个误区是惊慌失措,整日惶恐不安,又惧怕检查,导致失眠等全身不适,这也可加重病情。甚至有人将大便中的粘液当作肠黏膜,更是雪上加霜,捕风捉影。其实大便带血的原因很多,出现便鲜血可以使肛门疾病的表现,包括内痔疮、肛裂、肛管癌。也可以是直肠结肠病变。结肠息肉发生在直肠呈间歇性便血,颜色鲜红,一般量不多,大便时无不适感,粪质正常,血常附于粪块表面。结肠癌表现为持续性、慢性带粘液血便,与粪便混在一起,粪便变细,大便次数增多,有时只解出一些血或粘液而无粪便。早期为鲜红或暗红,量不多,晚期大便中常有恶臭粘液,体重减轻。还有如果有放射治疗史,还可能是放射性结肠炎;有血栓性疾病的患者可能缺血性肠病。便血炎症活动只是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的一方面,导致疾病长期活动不缓解的因素很多,除本病因素外还有饮食营养、病毒或细菌的感染、药物、菌群失调的多种因素,需要仔细分析,如果有不舒服的身体症状持续存在,要去看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并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缓解便血的症状。

 

2 忽视其他系统疾病的表现。

炎症性肠病主要侵犯肠道,因此不少人包括不少医生只关注肠道病变的表现,忽视人体是一个整体,忽视了患者其他系统的疾病。有个女病人发生下肢皮肤的溃疡,范围越来越大,于是作了植皮手术,患处愈合,不久另一部位皮肤又出现坏疽就诊,皮科医生追问既往史发现患者有多年炎症性肠病,于是按结肠炎治疗,皮肤坏疽未在复发。炎症性肠病有很多肠外表现,有人对比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出现肠外表现的情况。肠外表现主要骨关节病变、口腔溃疡、肝胆疾病表现、皮肤及眼部疾病表现,另外有些皮肤上的外瘘也是炎症性肠病的表现,不容忽视。其次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中也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举例说明,有位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治疗,3年前又确诊为克罗恩病,加用美沙拉嗪口服,不久即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经抢救得以挽回生命。治疗其他系统疾病的同时,特别是非甾体类止痛药物,要注意药物对肠道粘膜的损害,平衡利弊方可使用,并要密切注意其粘膜损害,导致炎症性肠病复发的可能。

 

3 肠道养生的误区--盲目忌口不可取

事实上炎症性肠病的患者比其他人更重视肠道养生。有些患者确诊后开始严格限制饮食,甚至不敢吃肉,吃鸡蛋。其实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对饮食状况较敏感,在腹腔手术后、某些检查前(如结肠镜检查)或疾病复发期间,你可能需要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治疗。病情减轻后开始恢复饮食,从无渣饮食开始逐渐适应食物。如果患者对无渣液体饮食的消化状况持续良好,可以考虑转变为流质饮食、较软饮食或清单的饮食。对轻中度的炎症性肠病初发或疾病复发患者饮食以柔软、易消化、营养丰富、有足够的热量为原则,宜少食多餐,并补充足量维生素,尽量做到膳食平衡。忌生冷、肥厚、粘腻、刺激之品,乳糖不耐受者慎食牛奶及乳类制品。在英国进行的一项小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含微粒体的膳食可以治疗克罗恩病而存在于食物中的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添加的微粒,都有可能加重克罗恩病的炎症。炎症性肠病的患者以天然饮食为好,尽量少用加工食品。

 

4 不认识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过程, 认为症状缓解而中途停药,不按时随访及维持治疗。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久治不愈,症状时好时坏。治疗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其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决不是几天或几周就能治愈。另外,任何一种药物,都有适应症,不是什么类型的病症都能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用得不好时,效果会适得其反。对于多数患者经内科治疗可缓解症状。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反复腹泻、便血。克罗恩病以腹泻、腹痛和体重下降为主要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大多数病人的症状均可消失,有些人症状消失,自我感觉良好, “好了伤疤忘了痛”,就自行停药了。结果,过不了多久,症状可能就会复发。因此在非发病期,仍应当坚持吃药,要巩固治疗效果,提高粘膜愈合率。这被称作“维持治疗”。规范地维持治疗是可以降低发作的频率,从而降低因反复发作而各种并发症发生,如溃疡性结肠炎的癌变及进行结肠切除的几率、克罗恩病的肠梗阻、脓肿、瘘管等。医生规律的随访是炎症性肠病治疗的重要方面,有些缓解期患者能按时取药服药,而不去看医生,包括进行结肠镜等必要的检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甚至修正和完善诊断,并及时调整药物和治疗方法。因此患者一方面要有耐心、有恒心,另一方面也要多掌握一些有关本病的知识,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服药才是正确的途径。

 

               5对新的治疗了解不够胡乱尝试

患者求治的心情十分迫切,幻想有医生或有药物将疾病一次性根治就会出现病急乱投医病急乱服药的情况。近年来基于对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生物技术在临床上的转化应用,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某些生物制剂已经被FDA批准应用于临床,此外干细胞移植、粪菌移植、白细胞去除术在临床上也有所尝试。医生在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应本着合适的药物、合适的时机用在合适的患者身上的个体化治疗原则。患者也应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充分理解自己所应用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更好的依从性,治疗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尽快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才能使炎症性肠病患者有更高的生存质量。

  • 版权声明:
  •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学顾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学顾问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学顾问”。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More>>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