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注册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林桐榆: 中国西南临床肿瘤协作组研究入选2013 BEST OF ASCO

林桐榆: 中国西南临床肿瘤协作组研究入选2013 BEST OF ASCO

来源:

2013年ASCO年会上,中山大学林桐榆教授及其团队的黄河医生受邀在年会上宣讲口头报告,这是今年中国肿瘤学界仅有的两项口头报告,此外以黄河为第一作者,以林桐榆为通讯作者的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防乙肝病毒再激活首选恩替卡韦还获选为2013 BEST OF ASCO。

记者:您在研究中提到,ENKL型淋巴瘤至今没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其中原因是什么?

林桐榆教授:这是一个在亚洲比较多的疾病。我们知道在欧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诊疗进展就相应较快。中山大学有一个名为5010的计划,专门用于支持临床研究。我们申请了相关资助,于2006年开始了这项研究。

一些临床试验如果没有只要企业的支持很难开展起来,这时候就需要各个同行齐心协力。这项研究之所以能被ASCO收录作为口头报告,一方面是ITT临床试验的结果,另一方面ENKL是亚洲尤其是中国多发的疾病。

记者:作为一种在亚洲及中国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中背后是否有遗传背景的因素?

林桐榆教授:这其中有很多原因,EBV病毒有可能导致ENKL发病风险较高,和鼻咽癌类似,是一种地方性的疾病。此外,一定还有其他因素。老实说,明确其流行病学高发的原因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记者:您在报告中介绍ITT方案治疗ENKL时,其临床完全缓解率远高于CHOP组,这体现了前者的哪些优势?

林桐榆教授:这说明,采取非交叉耐药方案的交替或许可以克服耐药,在很多难治性肿瘤的治疗方案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方案,我想着或许是一种趋势吧。

记者: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还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研究?

林桐榆教授:靶向治疗的研究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占据了很大篇幅,在九个口头报告中,有四项涉及到靶向治疗。常规的细胞毒疗法走到今天,很需要靶向治疗手段的帮助,但细胞毒药物并非走到末路。现阶段,靶向加化疗很关键。比如黄河医生的研究说明,靶向治疗也有一定的毒性,而且这种毒性往往是不可抑制的。比如使用美罗华,乙肝病毒的再激活风险会提高很多。大家应当记住,治疗与安全应当是并行的。另外,有些时候,靶向药物带来的毒性往往是未知的,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在实践中进行研究。

记者:您和黄河医生是今年ASCO上仅有的由中国医生主讲的两项口头报告,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您的体会?

林桐榆教授:这并非一蹴而就。我们说,如果将ASCO比作一个舞台,那么中国西南临床肿瘤协作组(CSWCOG)就是其中的一支表演队。 我们联合了华南、西南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包括云贵川、重庆、两湖两广以及香港澳门在内。这些研究成果是数十家医学中心通力合作的结果。

黄河医生是我的博士生,他进行的口头报告,我是其中的通讯作者。今年在一个session里,有同一个研究团队的两项口头报告,应该是唯一的了。另外,黄医生的研究还入选了今年Best of ASCO,接下来将会启动全球巡讲活动,将最新的理念和疗法贯彻到全世界医生的医学实践当中。

记者:记者资讯频道一直以来都在跟踪中国医生做出的重要成果,今年以来,我们注意到,包括您在内的中山大学的肿瘤医生连续在知名肿瘤期刊上发表了一些重要结果,您认为背后原因是什么?

林桐榆教授:长期以来,中山大学医学院对临床研究非常重视,实际上,目前很多医院也越来越开始重视临床研究。之前只要发表SCI文章就能做教授,但实际上,临床研究才是最为重要的,所有的基础研究、转化研究最终都是为了能在临床上造福患者。病人的生存期改善、生存期延长乃至最终治愈才是最终目的。

分享: 更多
说两句吧!
您的身份为游客,如评论请先登陆
评论    

时事热点

More>>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