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远凯: 抗击肿瘤60年
来源:
对于癌症,人们都希望避而远之,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加上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我国生命与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60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控制肿瘤发生,肿瘤治疗方法历经哪些进展?记者专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石远凯教授,共同回顾肿瘤疾病防治的变迁。
恶性肿瘤威胁 形势严峻
据2008年第三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城市首位死因,农村第二位死因。这一数据比上世纪70年代中期增加了83.1%,比上世纪90年代初期增加了22.5%。
石远凯表示,几十年间,我国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也在改变。部分恶性肿瘤如宫颈癌等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肿瘤如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等呈明显上升趋势。70年代,肝癌是我国的第一大癌,肺癌的发病率在过去的30年内增加了4.65倍,目前已代替肝癌成为恶性肿瘤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总的来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与西方发达国家高发肿瘤谱日益相近,但同时也表现出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比如胃癌、食管癌仍是高发肿瘤。
多原因导致肿瘤高发
分析近年来恶性肿瘤高发的原因,石远凯表示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首先,把肿瘤比作“老年病”不无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也势必退化,肿瘤的发病率随之增加;第二,肿瘤疾病与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国传染性、营养不良性疾病比几十年前有大幅度下降,但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却不断增加,肿瘤也是其中之一;第三,城市与环境污染也不可忽视,这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肿瘤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以我国为例,肿瘤在城市的发病率远高于农村;第四,快节奏的生活、紧张的工作压力、压抑的心情也与疾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从单一手术到综合治疗
手术、放疗、化疗,人们对治疗肿瘤的常见疗法并不陌生。石远凯告诉记者,随着医学不断发展,肿瘤治疗技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上世纪60年代以前,外科手术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时至今日,很多经典的外科手术模式仍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或更早时期创造的,比如乳腺癌根治术、肺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等,对恶性肿瘤治疗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肿瘤治疗早期,人们认为手术切除得越彻底,治疗效果越好,随之出现了“超根治手术”。可实践证明,扩大切除范围患者预后并无明显改善,反而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虽长在身体的特定部位,却不是局部疾病而是全身系统的疾病,单靠手术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经过论证,形成了手术治疗、内科治疗、放射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上世纪80年代以前,治疗肿瘤的化学药物选择较少,效果也并不理想。上世纪90年代之后,很多新型化疗药物诞生,把传统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向前推进一大步,内科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后,基于肿瘤病人的基因表达产物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的靶向治疗让肿瘤的治疗进入了崭新的时代。这使得原来治疗效果很差的肿瘤取得历史性突破。
回顾几十年来我国肿瘤治疗事业的发展,石远凯深有感触。我国的肿瘤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与国家历代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1959年,医务工作者赴河南林县进行食管癌现场研究,1975年进行的云南个旧锡矿肺癌现场研究都是在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关注下完成的。近年来,常见肿瘤的诊疗规范不断完善,国家医保对肿瘤疾病的报销比例也有大幅度提高,尽管国内肿瘤防治现状还有很多需要改善,几十年来的努力是有效和富有成果的。
积极预防重于治疗
近年来百姓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也有显著改变。“20多年前,一提到癌症几乎没人不害怕,一听说我在肿瘤医院工作,人们甚至都避而远之……”而今随着防癌、治癌科普工作的深入,百姓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癌症有了更为科学的认识,知道有相当一部分的恶性肿瘤是可以治愈的,应选择正规医院进行科学治疗而不是惧怕。
石远凯很欣慰地告诉记者,近年来临床上早期肿瘤患者越来越多,大多是在体检中发现。
很多肿瘤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都是通过体检发现很小的肿物进而通过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早期发现与晚期发现预后有天壤之别。到了晚期,患者不仅花费更多还要遭受很大的痛苦,而通过体检发现的早期肿瘤很多是可以治愈的。
从预防角度,石远凯指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合理的膳食结构、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这些并非是口号而是需要每个人身体力行的。如果真有一天查出了癌症,也不必过于恐慌,及时到正规医院医治,不能听信偏方,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期。